“有誰知道為什麼它叫薩克斯麼?小提琴是希伯來語音譯,架子鼓是因為底下的鐵架,吉他是希臘語音譯,那麼薩克斯呢?為什麼這個優美的樂器叫薩克斯?有誰知道麼?”曼因霍夫撫摸著手中的薩克斯管,就像撫摸著心裏最愛的人,他微笑著看著滿滿的課堂,問出了這個大家都未曾想過卻又十分明顯的問題。
看著學生們疑惑的搖著頭,曼因霍夫慢慢的講到:“因為發明薩克斯的人姓薩克斯啊!”“哈哈哈……”學生們被這個答案逗笑了。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比利時音樂家阿道夫.薩克斯發現了一個問題,你看交響樂團的配置啊,高音的有小提琴,小號,英國號,短笛等等,低音的有巴鬆管,長號,圓號,大提琴等等,是不是缺點什麼?”曼因霍夫在黑板兩側寫下了高音區與低音區的所需樂器,中間留的空是中音區。
一個學生站了起來:“元首萬歲!報告!中音區沒有過渡!”
曼因霍夫笑了笑:“是的,中音區呢?不過咱們發現的問題當時人們也發現了,所以有了中提琴、次中音。”他又在黑板的中間區域寫下了這兩種樂器,“同學們也發現了什麼吧,木質音色的有中提琴了,純金屬音色有次中音了,那麼木質金屬音色的去哪了?”
“元首萬歲!報告!什麼是木製金屬音色?”一個學生舉手問道。
“如果說我正等著你們問這個問題你們信麼?”學生們又被曼因霍夫的幽默逗笑了,在教學上,曼因霍夫幽默詼諧舉一反三,的的確確是一位盡職盡責的老師。
曼因霍夫摘下了薩克斯的笛頭,把笛頭下麵的木製哨片取下來給大家看:“薩克斯通體金屬,按鍵上有一些橡膠墊,但是讓薩克斯發聲的就是這個小東西,就像人的聲帶,由它震動引起金屬震動從而發聲,所以雖然薩克斯是金屬做的,確切的說是黃銅做的,但是它卻是木管樂器。”
“所以薩克斯的出現填補上了交響樂團裏木製金屬音色的中音區域,是不是很偉大?”曼因霍夫賣了一個關子:“但是同學們都看過歌劇《尼伯龍根指環》,裏麵的交響樂團有薩克斯管麼?”
一個女學生舉起了手,“元首萬歲!報告!我沒見過交響樂團裏有薩克斯!”
“很好,這位女同學說的很對,現在交響樂團裏是沒有薩克斯管的,為什麼呢?這要從德意誌帝國的立國之戰——普法戰爭說起,大家都知道,我們偉大的第三帝國前身是魏瑪共和國,魏瑪共和國的前身是德意誌帝國,1871年德意誌帝國獲勝,在巴黎凡爾賽宮立國,這場戰爭不僅是軍事政治上的較量,也是文化藝術的碰撞,比利時那是是法蘭西帝國的大公國,代表著法國藝術,而德意誌帝國這邊的木製金屬中音樂器是大家也很熟悉的單簧管雙簧管,法國的落敗導致文化的衰落與式微,德意誌帝國的單簧管雙簧管取代了薩克斯,成為了交響樂團中音部分的中堅力量。”曼因霍夫慢斯調理的講述著薩克斯的曆程,學生們聽得都入了迷,狂熱的愛國熱情也讓他們為德國藝術取代法國藝術而自豪與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