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門上,高敬坤竟沒有出現,也不知是嫌這些人不夠見他還是什麼別的緣故。遠遠的,昭厚看清了自己的西君妹妹,那麼,在西君與玉隆之間的那個少年,就是他的堂弟,大啟的太子宗政謙了,還看清具體是什麼模樣,遠遠看去隻覺得,好看。

玉隆上前向魯震良行禮,把前來的緣由再說了一遍,而後問道:“不知大人這是何意,城門緊閉可是不許玉隆入城?”“皇上有令,玉隆平唐州之亂有功,送太子回城有功,賞…”一大條的賞賜念完後,魯震良收起了手裏的聖旨接著說:“玉都督可將太子送上前來,我派人出城接應。都督可即日返回穎昌了。”門外的百姓們都看著他們從金梁回來的太子,看熱鬧的覺著這真是個好看的人兒,知曉當前形勢的人則替他捏了把汗,玉都督真要就這麼把人交出去,這太子性命危矣。玉隆想了一會對宗政謙看去:“我怎麼覺著中了你們的著,我是退還是不退,太子給條明路走?”宗政謙笑笑嗯了一聲:“你當然要退,地方守軍無調兵符入京就是謀反,況且他都說明了不許你進城,你一人也不行。但是,你可遲些退,比如,你要把我交到太後手上後再退。這,是不是合情合理,玉都督?”玉隆明白過來了,徹底明白過來了,他這是當了一回勤王的將啊。

玉隆心中清算了一會,點了頭:“太後對我有恩,玉隆今日也想把太後的孫子親自交給她老人家,博她老人家聚天倫之樂時的開顏。”想清楚後,玉隆再次打馬上前:“魯統領,太子謙乃是皇家血脈,交給誰我也不放心。還請魯統領請出宮中與太子嫡親之人前來迎接,於情於理,太後老人家前來是最合適的。”“大膽玉隆,你乃一外臣,宮中之事輪不到你插手,速速返回穎昌,否則,本統領定當奏明皇上說你在都城外紮兵不退,居心不軌!”玉隆本就一脾性硬的人,對於魯震良這漏洞百出的話,他氣得懶得理,你倒是去奏明皇上啊,看他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不理不問任人欺負,百姓們答不答應!當年讓太子和德妃西南獵狩本就是一奇恥大辱,如今誰不讓太子回宮才是真正的居心不軌。兩方正在僵持不下之時,一行人突然出現在城內的大道上,為首的公公大喊了一聲:“太後駕到!”

兩旁的百姓對這走路前來的太後一時不辨真偽,直到前方的士兵跪下了他們這才跟著跪下。城門上的人正在和玉隆僵持不下,根本聽不到身後響動,有士兵要去向城樓上的稟報時卻被人拉住了:“局勢不明,靜觀其變。”說這句話的人是宗政昭厚的心腹,他是在用這句話拖住想去向魯震良表忠心的人,隻等太後登上城樓,大局則定。太後已經上了城樓時,魯震良才突然聽得有人在拜見太後,一回頭,驚訝得嘴唇好半天合不上,見太後怒瞪著他,他這才心不甘情不願的跪下去請安。玉隆一見太後,喜逐顏開,聲音也大了起來:“太後!玉隆把您的孫兒送回來了!您來得及時,正好接他回宮!”太後對玉隆點了點頭:“乖世侄,做得好!謙兒,哀家的孫兒,上前來讓祖母看看你!”對於太後這發自肺腑的呼喚,百姓們多有落淚者,誰說天家無性,天家,也是人啊。

宗政謙打馬上前,下馬後恭敬的磕頭:“祖母!謙兒給您叩頭了!”“乖孫起來!不急,祖母馬上帶你回家!魯震良,打開城門,迎太子進城!”魯震良心中燒成了熱鍋上的螞蟻,這眾目睽睽之下,他應該如何做?正在此時,突聽得宗政昭厚答道:“遵太後懿旨,開城門,迎太子!”早就等著他命令的士兵趕緊打開城門,太後和他一齊下去來到城門口,宗政謙往前走,兩邊的大臣和百姓往旁邊讓,這個人,就是他們以後的國君嗎?會是他們的希望嗎?但願吧。太後走到宗政謙麵前,一把抱住了這個從未見過的孫兒,好孫兒,她喜歡!和太後分開後,宗政謙主動走向了昭厚,叫了聲哥哥抱了過去:“哥哥,今日,魯震良一定要死。”旁人隻見他們相擁,卻不知宗政謙並沒有被眼前勝利衝昏頭腦,他知道,路,才剛剛開始。跟在他身後的西君早已隱到了百姓中,隻有玉隆上前向太後請安,太後給了玉隆旨令:等賞賜的物件全齊了再回去,先就委屈著在城郊安營紮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