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段(3 / 3)

臨近百歲的時候,杜老的身體已經十分不好,曾因為肺炎幾進幾出醫院。然而,每次都奇跡般地挺了過來,仿佛是在等待著什麼。

①①

而某些數字都像是命中注定的一樣。

一百零三歲,恰好是他與葉耀生的八十年之約。杜老原來一直都守著承諾,挺到了他與葉耀生的第八十年。

而葉耀生去世的時候恰好四十三歲,早了杜老整整六十年。都說六十年是一個輪回,他們一個在頭,一個在尾,既然是這樣,我相信他們來世必能再相見的。

杜老走地很安詳,因為已經了無遺憾,所以可以安心地去。

那些來不及說的話,他也終有機會再同葉耀生說了。

——全文完——

首先謝謝看完全文,來到後記的各位。

不知道看了這部短篇的各位,有些什麼樣的感想呢。

這樣的故事,其實構思在很早以前,但一直沒有契機,也沒有時間來寫。

在這篇之前,我是絕不相信這樣的事的:一個男人可以愛一個人一生,即便自己孤老。

但是,今年六月底的時候,我重讀了金嶽霖先生與林徽因小姐的故事,非常震動。原先的想法,因為被金嶽霖先生深深打動,因而扭轉了。

金嶽霖一生愛著林徽因,為了她終生未娶。

在金先生八十八歲高齡的時候,有人想要為林徽因編一本文集,因此采訪了金先生。采訪中,金嶽霖說了許多關於林徽因的詩詞、以及自己和林徽因的故事。

林徽因去世的時候,金嶽霖在追悼會上十分悲痛,眼淚從沒有停過。

即便是林徽因去世多年之後的某一日,金先生宴請了諸多好友至北京飯店赴宴,宴會開始之前他幽幽地道明了此次宴請的目的。他說:“今日,是徽因的生日。”座下頓時一陣唏噓。

為此,我特意將此由此而生的感概添加到故事裏去。

第二,說說第一人稱的事。

因為聽聞很多親很雷第一人稱。我著手開始寫之後,就下定決心要用第一人稱,而且非常堅決。- -// 原因不明。

我自己來說,沒有很雷第一人稱。用第一人稱長處短處都有。人物的心理活動會比較深刻,而且代入性較強,相對感染力較強;但另一方麵來說,對於主角的描寫上也會有一些隨之而來的難處,比如說,第三人稱可以寫“杜嶽卿長地十分俊秀”,但是換做“我長地十分俊秀”就會變得很惡心……orz

不過,總體來說,嚐試之後還是覺得很爽。因為個人本來就比較喜歡抓心理。

希望可以用這篇東西稍稍改變一下雷第一人稱的親們的看法。

再者,關於葉耀生,我想說的是,從前在一些小說中讀到的一些有錢而又鍾情的公子哥,總覺得那不現實。但我想,一個風流成性到冥頑不化的男人,或許會因為一段感情而收斂本性,甚至拋棄掉原先的那種本性。因此,葉耀生的初登場,是個並不好的形象。因為厭倦了和楚原在一起,所以之後的一兩年間,四處打獵。

再再者,(我又囉嗦了,本打算2W結正文的說……失敗)關於這篇東西,起初發文的時候,選的是“正劇”。並不是因為故意想虐大家,改了結局,改成“悲劇”。相反,讓我自己也很匪夷的是,寫這個坑的大綱的時候,最先定下來的就是結局。但起初,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