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不棄不離(大結局)(3 / 3)

姬臨一驚,不自在地道:“胡言亂語,哪有這樣的事。”

文種冷哼道:“你不必狡辯,大王早已經猜到吳王故意留我等一夜,居心不善,所以才一直待在長樂殿中。”

姬臨眸光一厲,轉頭看向徐徐飲茶的勾踐,“大王說得沒錯,你果然不像表麵所見的那麼簡單。”

勾踐擱下已經有些涼冷的茶盞,道:“不想你家王後死於非命的話,就立刻讓開。”

事關夷光性命,姬臨不敢擅作主張,一邊讓人盯住他們一邊立刻趕去報予夫差知曉,後者得知後,又驚又怒,顧不得身子不適,立刻趕了過來。

看到夷光頸間的長刀,夫差眼皮直跳,目光犀利如箭,“放了王後!”

文種被他盯得心裏發慌,不過他也是個能耐之人,很快便調整了心緒,道:“你放我們出城,我們自會放了王後!”

“做夢!”夫差自牙縫中擠出兩個字,隨後將目光轉向神情淡然的勾踐,眯眼道:“看來越王不打算再裝瘋賣傻了。”

對於他的諷刺,勾踐也不生氣,微笑道:“吳王的刀都要落下來了,再裝也沒意義。”

夫差寒聲道:“本王真是看走了眼,讓你活到現在。”

“吳王寬宏大量,勾踐感激不盡。”勾踐微一欠身,待得站直身子後,他又道:“吳王既已留我三年性命,也不差再留這一次。”

“不可能!”夫差咬牙道:“今夜,你休想活著踏出姑蘇城!”

“是嗎?”勾踐似笑非笑地道:“吳王當真能狠心看著夷光死在你麵前嗎?”說著,他朝文種使了個眼色,後者會意,手上微一用力,鮮血立刻順著刀刃留下。

範蠡沒想到他們說動手就動手,趕緊按住文種握刀的手,驚聲道:“大王,不要傷了夷光。”

勾踐眸底掠過一絲不悅,和顏道:“本王自有分寸,你安心在一旁看著就是了。”見他這麼說,範蠡隻得鬆開手,退到一旁。

夫差暗自咬牙,一言不發;他知道,這是一場心理戰,誰先出聲,誰就輸了這一場,甚至輸了爭霸的資格。

忍住,一定要忍住。

範蠡雖有種種不是,但他對夷光還算關心,相信不會見死不救,對,夷光不會有事的!

夫差拚命在心裏安慰自己,可隨著夷光頸上的傷口越來越深,血流得越來越多,他的心神也越來越不安。

望著夷光蒼白的臉頰,夫差心亂如麻,再這樣下去,就算不傷及頸間的主脈,夷光也會失血過多而死,怎麼辦?怎麼辦?

期間,範蠡曾不止一次勸說,都被勾踐阻止,隻能眼睜睜得看著。

“還不答應?”勾踐微一挑眉,道:“看來吳王真不憐惜她的性命,也罷,與其這樣活著受苦,不如給她一個幹脆。”

這一次,夫差終於忍不住了,鬆開咬得發酸的牙齒,一字一字道:“好,本王放你們離開!”

“多謝吳王!”勾踐含笑謝過。

有了夫差的話,這一路自是暢通無阻,很快便來到東城門處,望著打開的城門,以及城外的越軍,勾踐示意文種放下刀,又取出帕子遞給因為失血而冷汗涔涔的夷光手中,讓她按住傷口,歉疚地道:“這一路讓你受苦了,實在對不住,好在一切順利,走吧。”

夷光勉力站直了身子,道:“越王能夠平安離開姑蘇,夷光總算對得起父親在天之靈,希望越王體恤百姓疾苦,莫要再起戰爭,無論勝敗與否,都會讓您的子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勾踐眉頭微微一皺,他敏銳地察覺到夷光稱呼上的變化,一字之差,卻疏離了許多,溫言道:“這是自然,時辰不早,咱們快走吧。”

麵對勾踐的催促,夷光搖頭道:“夷光是越人,所以要救越王。”

文種對她的話嗤之以鼻,“什麼時候變成你救大王了,這一路除了做人質,你可什麼沒做過。”

夷光抬起右手,不知什麼時候她指間多了三枚銀針,在月光下閃爍了細寒的光芒,“這一路,我有百上千次機會將這三枚銀針刺入你腰間穴道之中,令你四肢麻痹,形同廢人!”

文種聽得冷汗直流,萬沒想到這一路上,自己竟然都在鬼門關前打轉,還好還好……

夷光忍著一陣陣暈眩,道:“恭喜文先生,終於救出越王,立下大功,不枉你為了搶功做出種種齷齪之事。”

“你……你不要胡說,哪有這種事情。”文種一邊說一邊悄悄瞅著勾踐,見後者神情沒什麼變化,方才稍稍安心。

“是與不是,你心中最清楚。”夷光沒有繼續說下去,今日的接觸已經讓她知道勾踐是一個多疑深沉之人,比夫差有過之而無不及。

剛才的話,就如一粒子,悄悄種落在勾踐心中,假以時日,一定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待到那時,就是文種的死期了。

在這個小小的插曲後,夷光接過剛才的話道:“夷光是越人,但也是吳王的妻子,吳國的王後,所以夷光不能隨越王同去,還望越王恕罪。”

範蠡沒想到她會主動留下,一時驚急交加,急切地道:“你當日接近吳王,是為了營救大王,如今任務完成,豈可繼續留在此處。”說著,他作勢去拉夷光,卻被後者避開,夷光神色堅定地道:“夷光心意已決,先生無需多言,先生的種種照拂,夷光銘記於心,你我就此別過!”

範蠡待要再言,勾踐已是道:“人各有誌,既然她堅持留在吳王身邊,範先生就不必勉強了,走吧。”

範蠡雖萬般不願,可一來夷光心意已決,二來勾踐催促,隻能一步三回頭的離去,直至那扇城門隔斷了他的目光。

夷光捂著流血不止的脖子走到從剛才起就一直沒說過話的夫差身前,聲音虛弱而溫柔地道:“臣妾沒有食言,隻要大王一日不棄,夷光便一日不離開大王;隻是父親遺命所在,越王……夷光不能不放,求大王不要生氣;從今往後,夷光隻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大王的妻子,吳國的王後!”

夫差沒有說話,隻是緊緊地擁著夷光……

此事之後,吳越兩國換來三年的和平,三年後,勾踐起兵伐吳,夫差得到消息,不顧夷光的反對,命人將她送回苧蘿村。

臨行之前,夫差叮囑夷光回去後,一定要去小院的梨樹下看看,他在那裏埋了東西……

城外,一駕簡樸的馬車在初升的朝陽中緩緩東行,馬車中,夷光被綁住了手腳,珠淚點點,在她身邊是一枝小小的竹笛……

長風浩蕩,夫差立於城牆遠眺,那……是越國的方向……

勾踐臥薪嚐膽,親率三千越甲大破吳國,終報嚐糞之仇;破城之日,夫差戰死,身中數十箭而不倒!

越國終成春秋霸主,範蠡深知越王此人可共患難,不可同安樂,所以滅吳之後,便假死脫身,隱居深山之中。而文種自恃功高,日漸驕橫,終令夷光當年留在勾踐心中的種子長成參天大樹,死於鳥盡弓藏。

夫差戰死之日,夷光在院中的梨樹下挖出一壺梨花酒,那是夫差親手所釀的酒,也是他送給夷光最後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