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
我相信讀者看到這裏一定非常難過,為了不讓各位讀者難過,我想給各位讀者一點樂觀的感覺——那就是請各位讀者放心,產業轉型是不太可能成功的。
我不需要講太多的大道理,我隻想提醒各位讀者,真正有高科技和資本密集產業的隻有西歐、美國、日本和韓國,其他國家基本上都沒有。你知道為什麼嗎?就以我們所熟悉的韓日兩國為例,這兩個國家都是重紀律、守規則的國家。而發展高科技的基礎就是一定要先建立一套以規則為本的係統工程。什麼叫做以規則為本的係統工程呢?
請各位讀者考慮一下,你們公司招聘是尋找人才,還是尋找螺絲釘?尋找人才的公司棊本上沒有係統工程,具有係統工程的公司一定是尋找螺絲釘,而不是尋找人才。我們都會同意,餐廳的大廚師就是最重要的人才,如果沒有這個大廚,餐廳就不可能開起來。我們目前大部分企業的水平就相當於大廚師的水平。這個人廚師炒菜好吃,別人就不行,你為了留住大廚師,還要給他股權。其實你錯了,你應該把大廚師的炒菜過程係統工程化,這樣你就不需要大廚師這個人才了。
什麼叫做係統工程化?比如炒魚香肉絲,我們把大廚師炒菜的過程分成20個階段,也就是20條規則。第一個人切蔥花,第二個人切肉絲......第18個人倒醬油,第19個人把火開到600°C,第20個人炒3下。如果不好吃,就調整某幾條規則;還不好吃,再重新調整。經過無數次調整之後,假設第1001次的係統能夠炒出跟大廚師炒的一樣好吃的菜,在這個係統的要求下,蔥花的規則必須是1.1厘米,肉絲的規則必須是1.3厘米,醬油的規則必須是2勺老抽……以後就按照這個係統炒菜,每一個人都按照每-個規則的要求嚴格執行,千萬不能創新。這就叫做係統工程的建立。一旦建立起了係統工程,你就不需要大廚師這個人才了,而需要20個尊重規則的螺絲釘,這就可以保證毎一次炒出來的菜口味都跟大廚師炒的一模一樣。這個係統工程就是韓國人在20世紀80年代精心建立的,因此他們才能孕育出偉大的三星。
而我們和日韓等國不同,我們不但不尊重規則,而且還以破壞規則為榮。例如你作為一名企業家到某地考察,當地領導為了表示重視,經常會以警車開道,一路闖紅燈。這似乎是領導對你的重視,但你可知道,從領導到你都在破壞規則?而你本人還得意洋洋,回家後還跟老婆吹牛,說:“你看,你嫁對人了吧!”我們也不是完全不講規則,我們也講規則,我們講“潛規則”。這種喜歡破壞規則,又喜歡講“潛規則”的民族是很難建立起一套以規則為基礎的係統工程的,而缺乏係統工程這個基礎的產業轉型是很難成功的。
你可能會說我太絕對了,我們還是有高科技和資本密集的公司,比如華為和富士康。那麼我清楚地告訴各位讀者,華為不但有係統工程,還有“6 1”產業鏈的整合。華為的這套係統是IBM幫助建立起來的,當然收費很高,好幾個億。
本章向各位讀者介紹的係統工程觀念就是高科技行業的基礎,隻要是優秀的高科技公司,就一定要具備這個係統。如果產業轉型由於係統工程的缺失而不是一個可供選擇的方向,那麼我們企業未來的方向是什麼?不管是高科技、資本密集還是傳統勞動力密集產業,“6 1”的產業鏈整合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十三章
拉動中國經濟的“第四駕馬車”:產業鏈高效整合
本章亮點:中國傳統製造業的未來,就是由純製造轉型成為產業鏈高效整合的傳統勞動力密集產業。我以西班牙的颯拉(ZARA)和瑞典的H&.M為例說明如何進行產業鏈高效整合。ZARA和H&M成功的原因跟我們前麵幾個章節講的不同,它們不強調普拉達和安娜蘇的品牌定位三角形的行業本質理念,而是通過產業鏈的高效整合大幅降低價格並提高外觀時尚度,從而提高性價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