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魏文帝聽說袁渙過去抗拒呂布的事情,問袁渙的堂弟袁敏:“袁渙在勇敢怯懦方麵是怎樣的?”袁敏回答說:“袁渙貌似平和柔順,但他在大節麵前,處於危難當中時,即使是孟賁、夏育也比不過他。”袁渙的兒子袁侃,也有和父親一樣的清平純粹、悠閑素雅的風度,曆任郡守、尚書。
起初,袁渙的堂弟袁霸,公正謹慎,有才幹,魏國初年任大司農,與同郡人何夔一起在當時很有名氣。
霸子袁亮堅貞不移,學問品性優秀,厭惡何晏、鄧..等人,曾撰著論文加以譏刺批評;袁亮做官做到河南尹、尚書。
袁霸的弟弟袁徽,以儒雅樸素著稱,遇上天下大亂,到交州避難,司徒征召他,不去。
袁徽的弟弟袁敏,有武藝,善治水,官至河盽謁者。
張範傳(附張承傳)張範,字公儀,河內郡修武縣人。
張範的祖父張歆,是漢朝的司徒。
張範的父親張延,任太尉。
太傅袁隗想讓女兒做張範的妻子,張範辭謝沒有接受。
張範性情恬淡平靜,樂於守道,輕視功名利祿,征召任命全不接受。
張範的弟弟張承,字公先,也有名氣,因為行為端方正派被征召,授官為議郎,又升任伊闕縣都尉。
董卓發動兵亂時,張承想要聚合徒眾與天下豪傑共伐董卓。
張承的弟弟張昭當時任議郎,正好從長安來,對張承說:“現在想要誅殺董卓,眾寡懸殊,我們敵不過他;況且在一個早上倉促發動計劃,用田間農民作戰,士人平素沒有得到撫慰,兵士少有練習,難以成功。
董卓倚仗兵力,不守正義,本來就不能持久。
我們不如選擇一方,向其歸附,等待時機再行動,這樣做了,以後就可以實現我們的願望。”張承同意了,於是解下官印綬帶辭職,從小路回到家裏,與張範遷移到揚州避亂。
袁術備好禮物前去招請,張範自稱有病沒有前往,袁術也不勉強他。
張範讓張承與袁術相見,袁術問道:“過去周王室衰頹,就出現了齊桓公、晉文公的霸業;秦朝政治失敗,漢朝就接替利用其勢而興起。
現在我憑借土地廣闊、士民眾多的優勢,想要求取齊桓公那樣的福分,追隨漢高祖的足跡,怎麼樣?”張承回答說:“這事在於德行而不在強力。
如果誰能推行德政,以此來統一天下人的願望,即使隻憑著匹夫的資曆,而去成就稱霸稱王的功業,也是不難的。
假如有超越本分的追求,冒犯天時而輕舉妄動,那眾人就會拋棄他,誰還能使他興旺呢?”袁術很不高興。
這個時候,太祖將要征討冀州,袁術又問道:“現在曹公想以幾千人的疲憊士兵抵敵我的十萬大軍,可真是不自量力了!你認為怎麼樣?”張承隨即說道:“漢朝的德行雖然衰頹了,但它的天命還沒改換,現在曹公挾製天子以號令天下,即使與百萬之眾交戰也是可以戰勝的。”袁術臉色一變,很不高興。
張承於是離去了。
太祖平定了冀州,派遣使者迎召張範。
張範因為生病留在彭城,派遣張承到太祖那裏去,太祖上表薦任張承為諫議大夫。
張範的兒子張陵和張承的兒子張晉戈被山東賊人捉去,張範徑直到賊人那裏,請他們放了二個孩子。
賊人把張陵還給了張範,張範辭謝說:“諸位把孩子還給我,這份好意是很重的。
人的感情雖然偏愛自己的孩子,但我憐惜張晉戈的年齡更小,請允許我用張陵換回張晉戈。”賊人認為他的話很重義氣,把兩個孩子都還給了張範。
太祖從荊州返回,張範得以在陳郡與他見麵,太祖讓他作議郎,參丞相軍事,很是敬重。
太祖出兵征討時,常常讓張範與邴原留下,與世子曹丕一同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