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黃權即去世,諡號為“景侯”。
其子黃邕繼承侯位,黃邕無子,故其爵絕嗣。
黃權留在蜀國的兒子黃崇,為蜀國尚書郎,跟隨衛將軍諸葛瞻抗禦鄧艾。
出兵至涪縣,諸葛瞻盤桓不前,黃崇多次勸說諸葛瞻應當迅速前行守住險要之地,不讓敵軍得以進入平川之地。
諸葛瞻猶豫不定而沒有采納黃崇的意見,黃崇為此進諫以至流涕痛哭。
等到鄧艾長驅直入,諸葛瞻退至綿竹作戰時,黃崇統帥軍隊激勵將士,與敵決一死戰,在陣前被敵軍所殺。
李恢傳李恢,字德昂,建寧郡俞元縣人。
他作過郡中的督郵,他的姑父爨習任建伶縣縣令,有犯法之事,李恢因爨習的事而被免官。
太守董和考慮到爨習是地方上的大姓之人,故此平息此事保留住李恢的官職。
後來又推薦李恢到州中,還沒有到州府,聽說劉備自葭萌關轉道南下攻打劉璋。
李恢知道劉璋必敗、劉備必勝,於是托名為郡中使者,北往去見劉備,在綿竹相遇。
劉備對他很賞識,他跟隨劉備到雒城,受劉備派遣他到漢中去結交馬超,馬超由是從命歸附。
成都平定後,劉備兼任益州牧,李恢被任命為功曹書佐、主簿。
後來被投降的俘虜所誣告,說他參與謀反,有關官吏將他拘捕送交劉備,劉備知道李恢不會謀反,反而升遷他為州別駕從事。
章武元年(221),胇降都督鄧方去世,劉備問李恢:“誰人可接代鄧方?”李恢回答說:“人的才能,各有長短,故此孔子有言,‘用人須隨其材器而任使’。
而且聖明的君主在上,則作臣子的盡心,所以先零一戰,趙充國說‘不如用老臣前往’。
為臣不自量力,願陛下明察。”劉備笑著說:“孤家的本意,也就是考慮到您。”於是任李恢為胇降都督,授予他符節兼任交州刺史,治所設在平夷縣。
劉備去世後,高定放縱於越砈,雍..跋扈於建寧,朱褒反叛於....。
丞相諸葛亮南征,先進軍越砈,而李恢取道向建寧。
各縣實行大聯合,將李恢包圍在昆明。
當時李恢的人少而敵人甚眾,且又沒有聽到諸葛亮的信息,故此派人假意對南人說:“官軍糧盡計劃撤退,我們離開家鄉很久,如今才得以返還,假如不能返回北麵去,就打算與你們同謀共反,故此以誠相告。”南人聽信了這些話,故此包圍開始怠慢鬆緩。
於是李恢乘勢出擊,大敗敵人,一直追趕敗敵,南至..江,東接....,與諸葛亮率領的部隊的白話二十四史聲勢相呼應。
南方平定之後,李恢的軍功最多,被封為漢興亭侯,加封安漢將軍。
後來軍隊撤返,南方少數民族再次反叛,殺害當地守將。
李恢親自前往撲滅討伐,鏟除叛賊中極為反動者,將其首領遷往成都,從叟、濮少數民族的部族中征取耕牛、戰馬、金、銀、犀角、皮革,充實軍需,於是這些方麵的費用在當時沒有缺乏過。
建興七年(229),交州歸屬東吳,故此解除李恢交州刺史之職,改職兼任建寧太守,回到他的本郡建寧居住。
後又遷居漢中,建興九年(231),去世。
他的兒子李遺繼承了爵位。
李恢弟弟的兒子李球,任羽林右部督,跟隨諸葛瞻抗禦鄧艾,臨陣授命,陣亡於綿竹。
呂凱傳呂凱,字季平,永昌郡不韋縣人。
他在郡中任五官掾功曹。
其時雍..等人聽說劉備逝於永安,於是更加驕橫無羈。
都護李嚴給雍..寫了一封六張紙的信,向雍..說明事態變化的厲害,但雍..隻回答一張紙的信,說:“聽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如今天下鼎立,卻有三種不同曆法在施用,所以處在僻遠地方的人深為惶惑,不知歸附何方。”其桀傲不馴以至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