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夜輾轉反側,所思慮的就是這些。
故此分條陳述自己愚見,送至各位君子手旁。
如果有天我死去,誌向計劃不得實現,也想讓後世知我所憂之事,可在以後思求解決之法。”眾人都認識到諸葛恪這篇論說是想為白話二十四史自己堅持出兵尋找借口,然而卻無人敢再辯難。
丹楊太守聶友一向與諸葛恪友好,他寫信勸諫諸葛恪說:“已故皇帝本來就有遏敵東關的計劃,隻是未付施行。
現在您輔佐大業,完成先帝遺誌,敵寇自遠道前來送死,我將士們憑靠皇朝威德,獻身效命,一旦建立非常功績,豈非宗廟神靈社稷的福祉!現在應當按兵不動蓄精養銳,觀察時機再行動。
如今乘著打了勝仗的形勢,想再大舉出兵,天時並不有利。
而勉強任意行事,我私下心裏不安。”諸葛恪寫出那篇論說文章後,寫信答複聶友說:“足下所言雖有自然之理,然而沒有看到時勢大局。
仔細看看我的這篇論說,就可以開啟思想了。”於是違背眾人意願出兵,大量征發各州郡兵卒二十萬人,百姓騷動不安,於是開始失去民心。
諸葛恪心裏想炫耀武力於淮南,驅趕百姓,而眾將領中有人提出疑問說:“現在率軍深入,邊境上的百姓必定相率遠避,恐怕士兵勞苦而收效甚微,不如隻圍困合肥新城。
新城被我方圍困,敵人救兵必然要來,敵人救兵一到再用計打敗他們,便可大獲全勝。”諸葛恪聽從了這一建議,回軍退而包圍新城。
戰鬥持續幾個月,新城並未攻下。
士卒勞苦不堪,因天氣酷熱而飲用生水,患腹泄以至兩腿發腫,病者大半,到處是死傷之人。
各營軍官天天報告病人很多,諸葛恪認為他們說假話,要殺彙報的人,自此再沒有人敢報告了。
諸葛恪內心認識到攻新城是失策,然而恥於攻城不下,憤怒的神色掛在臉上。
將軍朱異表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諸葛恪大怒,立即剝奪他的兵權。
都尉蔡林多次陳述用兵計謀,諸葛恪都不采納,於是他馳騎投奔魏國而去。
魏國得知吳國兵士疲困多病,於是挺進援兵。
諸葛恪率軍撤退。
士兵們病傷很多,掉隊者沿路都是,有的倒斃於坑溝中,有的被魏軍所俘虜,活著的憤恨不已,死去的使人痛心,全軍上下呼天搶地。
而諸葛恪卻安然自若,出營往江中小洲上住了一個月,企圖在氵尋陽建立田園,召他回朝的詔書接踵而至,他才慢慢班師回京。
從此全國百姓對他感到失望,而怨忿情緒由是產生。
當年秋八月軍隊返回建業,諸葛恪排列隊伍,儀仗隊導引他回到大將軍府。
隨即他見中書令孫嘿,厲聲責問說:“你們怎敢幾次妄作詔書?”孫嘿恐懼辭謝出來,借口生病回了家。
諸葛恪出征離京後,選曹所奏準任命的令、長各職官員,全被罷免重新任命。
他更為顯示威嚴,經常怪罪責備他人,要進見他的人,無不誠惶誠恐。
又改換宮中警衛部隊,用他自己親近的人擔任,又命令軍隊整裝待發,準備進軍青州、徐州一帶。
孫峻因為百姓對諸葛恪的怨恨,以及大家對諸葛恪的憎惡,就構陷諸葛恪想發動變亂,於是與孫亮合謀,置備酒席宴請諸葛恪。
諸葛恪將要晉見孫亮的頭天晚上,精神煩躁不安,通宵不寐。
天亮起床洗漱,聞到水裏有腥臭味,侍者遞給他衣服,衣服也有臭味。
諸葛恪對此感到奇怪,換水換衣,但臭味依舊,他感到惆悵不樂。
他整裝後快步走出來,狗咬住了他的衣服。
諸葛恪說:“狗不想讓我去嗎?”回來坐下,過了一會兒又起身,狗又來咬住了他的衣服,他令隨從趕跑了狗,於是登車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