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味相投便稱知己。
魯子期遠遠地看著,不多說一句。
他隻能遠遠地看著,不能說一句。
沒有等到更多,兩個人就迎來了十七歲,轉而進入忙碌的高三,他們誰也沒有時間可以用來揮霍。所以當魯子期看到李一身邊的女朋友仍如走馬燈那樣、輪流變換時,他隻能在替李一補課的時候,在他耳邊規勸著:“李一,你別成天瞎玩了成麼?”
李一笑著拍他肩膀,“子期,我是藝術類考生,不要求那麼高的分數。我去畫畫了,你好好學!我的魯老師!”笑著跑走的李一,隻留給魯子期一個挽著佳人的背影,魯子期一直看著他,直到李一出了自己的視線範圍,才垂下眼繼續看書。
李一身邊的女孩中並不是沒有懂事的,她們亦規勸他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李一也同樣一笑置之。
很快大家都裹上了厚重的大衣,迎來了新年,也迎來了李一最忙碌的時刻,藝考前的最後衝刺。魯子期每天推開家門都會看到李一,看到他蓬頭垢麵地坐在畫板後麵揮灑色彩,鋪陳調子。
兩個孩子隻好又一次交換媽媽,魯子期住到了李家,李一則住到魯家去。
春節還沒有過完,李一就開始漫漫藝考路,他考了北京的兩個美院,又遠赴天津考了天津美院,許是功力深厚,或是命運使然,他的藝考成績並不算低,三所美院的考試都過了。不過高考時但有藝考成績還是不夠,文化課的分數也要跟上,為此魯子期他媽又帶著李一去考了幾個二類本。
晚上,李一趴在床邊仍不肯入睡,心心念念著考試的事情,魯媽媽拿了熱牛奶進來,柔聲道:“明天北師藝考,你要去麼?”李一從沒有過當老師的打算,他想學純繪畫,上師範便意味著不能學純繪畫了。魯媽媽見李一不搭話,微微一笑,放下牛奶道:“子期是很想上北師的,他今兒吃飯時還跟我說,你要是大學也能跟他一學校多好呀……不過我跟他說了,我家李一是要當畫家的,才不去做老師。幹媽現在跟你說這事,也不過是問問你的意
那日,李一還陪魯子期去拜了文昌,魯子期對他說:“李一,你也拜拜吧。”
李一說:“我不信這些。”
“你不信,我信。”魯子期低頭下拜,無比虔誠。
他一直不明白魯子期為什麼要信道教,在一起的時候窩在他懷裏問他時,他也不過是笑笑,答一句:“寄無望於渺渺,托虔誠以圓願。不過是因為對太多事感到無望,便隨便找個寄托而已。”
“那為什麼不信佛呢?”
“我信就信道教,甭看佛教昌盛,它到底是外來的,總比不上我泱泱華夏大國的智慧結晶!”李一看著魯子期,輕點他的額頭,笑他盲目排外。魯子期卻笑著為他普及了道家基礎知識以及中土佛教發展史。
信仰與崇拜不同,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選擇和持有。
一個人有了信仰,才能更加堅強,活在這個險惡的世界裏,一定要有顆堅強的心。
信仰麼?還是崇拜?
李一靠在床頭想,他是崇拜魯子期的博聞廣識的,年少時曾在崇拜神的同時崇拜了他。
可他的信仰,隻是他和魯子期的愛而已。原來信仰如此容易破碎。
先上車還是先買票 正文 14.the light in the sky(Ⅱ)
章節字數:2043 更新時間:12-02-06 12:12
李一剛上大學這年,發生了這麼幾檔子事兒,他覺得還是挺值得紀念的。
首當其衝的就是他住校了,當然魯子期也住校了。
來報到那天還是魯子期幫他掛的蚊帳,雖說他自己也會,但既然有魯子期主動效勞,他也樂得清閑。同寢室的兄弟更是打趣,說他們兄弟情深,壓倒北師眾美女。
北師女孩子不少,漂亮姑娘也不少,但都不是那種漂亮的特張揚的,都是含蓄溫柔型,畢竟出來是要當老師的,太過張揚怎麼成?恰恰這個型的,正合了李一的胃口,他最喜歡的就是大眼睛的清純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