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蠟像館往事(1 / 2)

最明亮時總是最迷惘,最繁華時也是最悲涼。

蠟像這東西,比別的人偶更令人覺得詭異不安,它逼真,卻沒血沒肉,它栩栩如生,卻沒被灌注靈魂,整件東西在似與不似中,在生與非生間。

全球第六座杜莎夫人蠟像館落腳上海後,“劉德華”“奧黛麗?赫本”“劉翔”“李小龍”“謝霆鋒”歡聚一堂,報章也隔三岔五刊出新入住的明星蠟像,但沒多久,就有英國作家凱特?布裏奇推出新書《蠟像神話:杜莎夫人的生活和傳奇》,講述杜莎夫人生平。原來,她發家於法國大革命時期,令她“走向輝煌”的“生意”,是為斷頭台下的冤魂塑像,好讓革命者們拿去四處展覽。這“生意”時效性太強,因此,她常需親自去斷頭台和公墓前撿人頭,以便在人頭腐爛變質前製好蠟像雛形。

蠟像這東西,比別的人偶更令人覺得詭異不安,它逼真,卻沒血沒肉,它栩栩如生,卻沒被灌注靈魂,整件東西在似與不似中,在生與非生間,難怪1953年的經典恐怖電影《恐怖蠟像館》會拿“蠟像”作為恐怖素材,恐怖氣氛一流。而在欠缺攝影技術的時代,用它為死囚造像,震懾效果也屬一流。但是,即便對它的詭異早有感受,一旦知道華服麗影、專為名流塑像的蠟像館,居然有這樣一段前塵往事,一顆老心也實在頗感震蕩。

想起庫布裏克的《閃靈》。規模宏大、氣勢迫人的度假酒店,居然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墓地上,以至於每到大雪封山、遊客絕跡,酒店就成了鬼怪的天下,這裏麵當然有對美國曆史的隱喻。但回頭想想,所有燦爛輝煌、莊嚴典雅的事物背後,恐怕都有這麼一段不堪的過往吧。

所以,吃飯別看後堂(彼得?格林那威電影《廚師、竊賊、妻子和情人》中對此有精彩描繪),戀愛別問過往,戴鑽石別去想南美的血腥鑽石礦(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主演的電影《血鑽》亦可充當教科書),裹著皮草舉著酒杯笑語盈盈時,別去想動物被剝皮時的哀號。麥當娜、凱瑟琳?澤塔?瓊斯走到我們麵前之前,陰謀、掙紮、慘烈都曾經曆,嫉恨、毒辣一樣都不缺,都別問,也都別想,隻管享她們的花樣年華。

而且,能走進未來,能成功洗底摒棄過往,也必須有些手藝、有些能耐。就像杜莎夫人,曾為法國王室成員塑像,大革命來了,本來難逃一劫,可革命者們需要她,她活下來了,一度入獄,還是活下來了,直到革命者也被送上斷頭台,她還是活下來了,因為,還是有人需要她。山河變色,血海滔滔,她憑著這麼一門詭異的手藝,活到了九十歲。所以,鞋匠不會死,將軍卻死了,風雲人物的權威,常常抵不過一隻小小的釘錘。

――

【老板娘】

她是溫暖的、獨立的、能夠自己做主的,又是容易擺脫的、有傷自己療的。“老板娘”代表了一種世俗的理想女性形象。

“老板娘,永遠的老板娘。老板娘,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老―板―娘: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頜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老―板―娘。”

――如果有人發起一項活動,給電影中的角色寫情書,必然有一大批情書是寫給眾多古裝片中老板娘的,金鑲玉、佟湘玉、秋若蘭……老板娘,已經成了電影裏一個固定的形象框架,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遠遠勝過女護士、空姐、OL等帶有職業色彩的欲望投射對象,完全當得起這樣一封“洛麗塔”風格的肉麻情書。

老板娘形象源遠流長。但,為古裝電影的老板娘形象定妝的,大概要數胡金銓在1973年拍的《迎春閣之風波》。李麗華扮的老板娘“萬人迷”,梳發髻、插簪子、穿花衣,噱頭十足地率領著四個女跑堂搞個體經營,還勾搭了一個當地官員作為靠山。既長袖善舞,也重情重義,既世事練達,也深明大義,性格十分立體。

這個形象成了標杆,此後,古裝片中的老板娘,從著裝到性格,都沿襲這個路數。古裝武俠片,或者生生地加入一個老板娘,或者把老板娘的戲份努力放大。古龍小說《流星?蝴蝶?劍》中,快活林老板娘高老大並不是最重要的角色,一旦改編成電影之後,高老大卻升任女主角,胡金銓的《龍門客棧》裏,老板本是男性,但徐克的《新龍門客棧》裏,卻借用“萬人迷”形象,締造出一個金鑲玉。至於楚原電影《愛奴》裏的春姨,《蓮花爭霸》裏的秋若蘭,《武林外傳》裏的佟湘玉,甚至《三槍拍案驚奇》中的老板娘,基本都是“萬人迷”的直係親屬。

古裝片裏令人難忘的老板娘,還有那麼多。《風月奇譚》裏的瓷器店老板娘,《新白娘子傳奇》裏的白娘子,《大宅門》中的白文氏……古裝片之外,老板娘也熠熠生輝,《沙家浜》中的阿慶嫂、《雪野》裏的方青卓、《生活秀》中的陶紅,組成老板娘形象史上的現實主義支流。而電影之外呢?――搜索“老板娘”,首先出現的,是一大批以老板娘為意淫對象的情色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