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歲左右,儀貌給人無比威嚴的感覺。
此人即是張世傑,他身為太傅,在國家將滅亡之時,為之鞠躬盡瘁。
以蒲家在刺桐的勢力,誰也奈何不了他,不說府尹,連張世傑也奈何不了他。
不要忘了,刺桐有著大量的回人與回人後裔,這些人推舉蒲壽庚為首,擁護著這位身為朝廷大官的海商。這是很大的一股勢力, 這股勢力有多大呢,在靼子滅亡宋後,刺桐的回人因與韃子有利益衝突,還曾武裝占據過刺桐城。當然,這已是後話。
蒲壽庚始終閉門不肯見張世傑,他家族養有眾多的家丁,張世傑隨從而來的士兵根本不是對手。
第二日一早,張世傑命令士兵於港口搶奪海船,將皇帝與皇太後與士兵及部分大臣皇親國戚宮女攜帶上,倉皇的逃亡往廣東。
正午時,靼子的軍隊抵達刺桐,府尹已攜帶家人逃離了府衙。
前去迎接的是以蒲壽庚為首的蒲家人,其中也包括幾位刺桐非回人海商。
當大多數人選擇毫無希望的抵抗時,總是不乏那些“與時俱進”的迎合者。
亂世裏,從不缺那些賣國求榮者。
而後,蒲壽庚所做的事情,使得蒲家殘留者在靼子被驅逐出去後,被明皇帝貶為奴籍,子孫永世不得錄用。
* * *
刺桐淪落的第十五日,孫昕匆忙潛回。他之所以趕回來,在於他聽說了一些事情。
即是靼子入城後,對蒲壽庚的第一個要求是搜找出留在刺桐的皇族子弟。
那日,張世傑帶著年幼皇帝匆忙奪船離開時,有不少皇親國戚都沒來得及登船。而這些人當時都被府尹安置於當地的縉紳與富賈家。
蒲家人帶領韃子搜尋了這些人的家宅,如果隻是將這些毫無用處的皇室子弟交出的話,事情是會很圓滿的結束的。
但一向以重利輕義出名的刺桐縉紳與富賈們拒絕了,他們私下串通,武裝家丁,試圖驅趕韃子。
這些有錢有勢的家族推舉了刺桐城裏除去蒲家最為家世顯赫的孫家當家──孫潮為首。
孫潮並非愛國之人,但卻是個受不得別人欺壓的人。
蒲家人帶領靼子士兵進入的第一家豪門就是孫家,必須殺雞儆猴。那是一個深夜,殺戮聲、悲鳴聲徹夜不止,天亮後,偌大的孫家宅地猶如地獄一般,到處是死屍與血跡。
而後,蒲家人如法炮製了其餘幾家不肯服從的豪門,被抓到的皇室人員亦被殘忍的殺掉。
在刺桐淪落後,港口的船子隻就不容出航。而外來的運糧的船隻靠岸,亦需接受搜查。
孫昕就是混進糧船,打扮成水手進港的。他本不該在這個時候回來的,廣州的船隊已造好,而他們這四個發起人也受到了皇帝的授封,雖然這種時候了,授封什麼的,已沒有意義。
船進港後,孫昕就一直呆在船倉,直到天黑才下船。
在黑漆的,仿佛是座死城的街道上,他匆忙走著,借著月色朝家的方向趕去。
當他在廣州時,聽到僥幸從刺桐逃亡出來的人說起蒲家為搜找皇族所做的,他一時失去了反應。
他離開刺桐時,就知道刺桐的安靜日子過不長,他沒有勸告他們離開,雖然他有次用極其刻薄的話語說過。但那句話聽起來更像是惡毒的侮辱而不像是警告。
孫昕或許後悔了,他恨其中一些人,但那些人卻罪不至死。
孫昕不清楚家裏是否還有人活著,這是抱著去看看的心理走到自家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