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段(1 / 3)

今統雄兵百萬,上將千員,欲與將軍會獵於江夏,共伐劉備,同分土地,永結盟好。幸勿觀望, 速賜回音。”

諸葛亮看到此文,暗暗苦笑,這裏麵非但文采華美,汪洋恣肆不談,且有情有禮,有理有據。可若東吳一答應歸順,隻怕蜀漢便是死無全屍的地步,當下打起精神,笑著問孫權:“將軍以為如何?”孫權答曰:“未有定論。”

一旁張昭出列,昂然答道:“曹操擁百萬之眾,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順。且主公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既得荊州,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勢不可敵。以我之計,不如納降,為萬安之策。”

一時,眾人十之六七,皆頷首笑說:“子布之言,正合天意。”

諸葛亮見孫權低頭不語,暗暗心驚,臉上卻不露聲色,對張昭一禮道:“可願聽亮一言。”張昭輕輕嗤笑道:“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仲之賢相,遠非區區可比也。吾聞劉備三顧先生於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思欲席卷荊襄。今一旦我等歸附曹操,料得先生再無先前之誇誇其談之神氣了,未審是何主見?”

諸葛亮也不動怒,想到張昭乃孫權手 下第一個謀士,若不先難倒他,如何說得孫權,於是答道:“吾觀取漢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劉豫州躬行仁義,不忍奪同宗之基業,故力辭之。劉琮孺子,聽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別有良圖,非等閒可知也。”

張昭笑駡道:“先生在草廬之中,但笑傲風月,抱膝危坐。劉備未得先生之前,縱橫寰宇,割據城池,得了先生後,人皆仰望,就算是三尺童蒙,也都是說彪虎生翼,馬上就可以見到漢室複興,曹氏即滅矣。朝廷舊臣, 山林隱士,無不拭目而待:以為拂高天之雲翳,仰日月之光輝,拯民於水火之中,措天下於衽席之上,就在這個時候。可為什麽自從先生歸附劉備,曹兵一出,棄甲拋戈,望風而竄;上不能報劉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輔孤子而據疆土;乃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是劉備既得先生之後,反不如開始了啊?先生自比於管仲、樂毅,他們難道僅僅是這樣的才華嗎?”

諸葛亮啞然而笑,正要作答。隻見周瑜笑著從殿上走下來,說:“孔明乃當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難,非敬客之禮也。曹操大軍臨境,不思退敵之策,爭吵鬥口有何用?”說著一手執了諸葛亮的手,對孫權說:“將軍,人多無益,不如去內室相商。”

3

見孫權微微頷首,周瑜右手執了諸葛之手,一同沿著長長走廊前往殿內,背後百官嘩然,而諸葛亦是微微訝異,於是輕輕抽出那隻手,再用那手指著殿內布置掩飾說:“東吳物華天寶,布置果然雅致。”周瑜隻是笑了笑,輕輕握了握空空蕩蕩的右手說:“是公瑾交淺言深了。”諸葛皺了皺眉頭,然後強笑著說:“都督見笑了,孔明三尺微命,哪裏能同都督平輩論交。”

周瑜不再說話,往前快步走了幾步,然後停下腳步,背對著諸葛幽幽的說:“我隻是在珍惜,你以為……這世上還有幾個人,能懂得我?”諸葛笑了,一種儒雅在他麵上潑墨般的渲染看來,他說:“孔明以為,有人懂得,並不是什麽好事。”

這時走在前麵的孫權在一扇小門前停下腳步,回望兩人,隻看到兩人麵上和善和歡娛的笑容,微微蹙了眉頭,喊到:“二位,這邊來。”

那是一間不大的屋宇,卻不同於正殿的恢宏,而是竹簾紗簾,木刻雕花,一張長長的矮幾,黑桐的筆架,旁邊的梅花罇裏麵有幾枝枯萎的花枝,厚實而柔軟的氈毛毯子鋪了滿地,諸葛學著周瑜的樣子與他並排合身坐在桌幾麵前,毛毯很軟,也可以看清楚案榻上雕刻複雜的圖案,孫權在案榻上找了一會,翻出最近的一副羊皮,鋪開,正是一副中原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