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如珠似寶》————寒衣 (古裝 山魈養大的年下攻 窮到一定境界的知府受 輕鬆)

楔子

山魈是猴科山魈屬的一種,體毛為橄欖色,雄性麵部的色彩較豐富,且隨著性成熟的程度增加。雄性體重可達三十公斤,雌性大約隻有一半。體長可達一米。圈養條件下壽命最多為二十五年。

山魈是群居動物。一個種群由一頭成年公山魈帶領,包括幾頭母山魈和年幼的山魈。其他大部分成年公山魈則為獨居。雜食性。主要是地麵上的植物、昆蟲和其他小動物。天敵是豹。

大群山魈對於莊稼有極大破壞性,因此被視為害獸。但目前由於偷獵和棲息地的減少,生存也麵臨威脅。

平城的人都知道,朱覺年朱大人是個好官清官,愛民如子生活清貧,二十多了尚未婚娶,家裏除了一師爺一捕快,一無所有。按理來說,在大韋這種腐爛的官場上,朱覺年這樣的人該絕跡了,但一來朱覺年科舉的時候主考派別甚正,是當今重用臣子。二來嘛,他實在是太年輕了。一年半以前回京述職,由於沒有活動上級,當時吏部侍郎便下絆子說他太年輕“不堪大任”,要他再回去當那個小縣令。那位侍郎卻忘記了當今聖上還未滿二十,哪裏聽得“年輕”這樣的理由,當即大怒,給朱覺年一提提到知府位子上。七品到正四品,也算是“連升三級”了。

有了皇上的提拔,等閑人也不敢惹他,也就這麽著了。反正朱覺年也還算識趣,不會參這個參那個的,雖然沒什麽油水,卻也不怎麽害人。何況這幾年大韋境內義軍處處,平城那位置,搞不好什麽時候就被占了,大家倒也不拿他開刀。

平城也確實不是什麽油水豐厚的地方,窮山惡水土地貧瘠,百姓生活著實很苦。所幸朱覺年來了之後政治清明,給已經快活不下去的百姓一條生路。因此在義軍遍地的大韋,平城還算風平浪靜。

隻除了山內野獸肆虐。虎豹甚至有時會下山傷人,山下百姓隻好盡量遷居。但平城就這麽大點,一麵靠著山,怎麽也不可能得安生。排除清剿數次,都是不行。主要問題還是百姓雖然靠山,也上山打柴什麽的,但畢竟不是在山上生長。進去打野獸的官兵太多,虎豹都不是傻瓜,聽到聲勢浩大早就跑沒影了。

朱覺年很頭痛,他找了山民帶路,但山民也不太能往山裏更深處去。最後想著想著,想到了山裏的山魈。

山魈像猴子和猩猩,不過要比一般的猴子猩猩聰明,有時甚至能領會人的意思。雖說也禍害莊稼,但山民跟他們熟了,卻能用糧食鹽巴等物換來他們打的獵物摘的山果。山魈個不高力卻大,身體又靈活,頗能弄到一些人無法采到的果子之類的東西。換的糧食多了也就不下來擾民,卻是不錯的法子。後來甚至有山民教他們種地,雖然隻是山裏開出來的荒地,卻也能勉強養活。

太凶猛的野獸應該也會影響到山魈生活,所以朱覺年打算通過山民和他們商量,讓山魈帶路清剿野獸。

“大人啊,山裏太危險,還是屬下跟著去吧!”捕快頭子兼朱覺年貼身護衛吉三苦勸,“雖說平城山裏的山魈凶性已經不是很厲害,但誰也不能保證他們會不會暴起傷人,而且現在野獸出沒很是危險……”

“沒關係,我也會點武功,不會有事的。”朱覺年按按腰中劍,說。

……大人,你那點武功,估計也就是比一般人稍微好一點。對上隻狼都不一定行,何況是老虎。

吉三雖然深知這一點,但是顧忌到自己知府的麵子,還是沒敢說實話。最後擰不過朱覺年,還是帶著他上山去了。於是一行五十名官兵十名捕快外加一個知府,由山民領著,進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