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爆發,東晉王朝在強敵壓境,麵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以丞相謝安為首的主戰派決意奮起抵禦,而苻堅驕傲自大,主觀武斷,不聽勸阻,一意孤行得輕率開戰,再加上內部不穩,意見不一,終於敗到慘不忍睹,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唯有慕容垂部下的3萬人馬尚完整無損。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
本來苻堅此戰是壯誌酬酬,信心滿滿,他親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禁衛軍3萬,共90萬大軍從長安南下。但是向南的大路上,煙塵滾滾,步兵、騎兵,再加上車輛、馬匹、輜重,隊伍浩浩蕩蕩,差不多拉了千把裏長。同時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師7萬從巴蜀順流東下,向建康進軍。這支近百萬的行軍隊伍水陸齊進,前後千裏,東西萬裏,戰線長到離譜。他本人的驕傲自大與內部矛盾最終導致他此生的輝煌就此結束,徹底畫上了句點。
淝水之戰後,前秦元氣大傷,原先被苻堅征服的鮮卑、羌等部貴族紛紛舉兵反叛,重新崛起,羌人姚萇建立後秦,丁零、烏丸也相續起叛,北方重新四分五裂。
慕容家慕容鳳第一個反,慕容垂趁奉苻堅之命討伐華北叛亂之機,也反叛前秦,逃回前燕故地,起兵。慕容鳳要率部來投,並說動翟斌去會師,然後向慕容垂請戰“鳳今將雪先王之恥,請為斬此氐奴!”
可慕容垂並沒有照顧他的情緒而是往東打,慕容鳳顧全大局,服從安排。但他的內心卻非常痛苦,為了整個家族的利益,他不得不忍。他一生都在遺憾,一生都受孝心的譴責,他十一歲時說的那一句“先王之事,豈可一日忘之”,是他少年便為一生下定的讖言,“先王之事”不僅僅是他在那十幾年裏一日難忘,他永生永世都在受“先王之事”的折磨。
384年的三月,在長安任秦國尚書的“皇帝哥哥”慕容暐派人送來密信,說苻堅淝水之戰慘敗跑回長安,天下皆反,叔父慕容垂也反了,叫慕容衝趕快響應,也準備起事複國。
作者有話要說:引自某處——慕容鳳的結局是個謎,苻堅淝水之敗後,慕容氏紛紛複了好幾個國,而史書載慕容鳳和段延等人“各帥部曲歸之”,證明慕容鳳手上是有一定兵力的。而且慕容鳳也是慕容家第四代裏非常了不起的俊才,武力也很強大彪悍,在戰場上殺掉秦大將毛當,這一年的慕容鳳隻有二十三、四歲。
慕容鳳後來跟了慕容垂,但地位並不是很高,同樣是慕容垂的侄子,慕容楷是征西大將軍,屬於正號將軍。而慕容鳳隻是臨時增設的建策將軍,屬於雜號將軍。而且在通鑒上列舉的慕容垂封的幾個官職當中,慕容鳳排在最後一位。從各方麵來看,慕容垂和慕容鳳的關係一般,最多就是工作上的關係,感情上較疏遠。
這可能還有一層原因,就是慕容桓和慕容評關係非常近,而慕容評是慕容垂在前燕時最大的敵人,而且正是慕容評趕跑了慕容垂。慕容垂平生最恨慕容評,勸過苻堅殺掉奸叔慕容評,苻堅沒答應。慕容垂對慕容桓也沒好印象,這自然也就影響了他對慕容鳳的感情。後來慕容垂又讓慕容鳳做冠軍將軍,從三品,這當然也是慕容鳳身經百戰掙來的。
慕容鳳的下落是個謎,至於他死於哪一年,現在不好確定,通鑒上沒提到慕容鳳之死,想必不會是在政變中或戰爭中死的,象這樣的重大事件應該提到的。要麼就是不得誌後鬱鬱而終,而且慕容鳳的級別不會做的太高,否則是應該提到的。
生死相隨俱塵土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