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以長大成人?”

才看完第一段,常山的眼睛就濕了。寫信人的口吻裏,有太多對生命的懷疑。

“我已將你交給一對夫婦領養,他們姓維方德。你如能看到這封信,那麼,代我致謝,他們不負所托,養大了你。並且遵守諾言,在二十年後,才讓你來打開這封信。那時,你將有二十三歲,有足夠的能力,完成我之願望。常山,你有一個哥哥,名叫海洲,去找到他,與他相認。”

常山看到這裏,吃了一驚,猛然想起那張幼兒照片,忙從信紙下麵拿出來,仔細看去,那幼兒果然不是他自己。他此前想也許是在沒到美國時拍的,那顯然是錯的。連威斯利先生也認為,他見到的小常山,比照片中的幼兒要瘦小一些,那就是說,要年紀小一些。那麼,照片中這個幼兒,就是他的哥哥海洲了。

隻是,為什麼他叫常山,而他的哥哥叫海洲呢?難道他不是姓常,而是姓海

他收回照片,繼續看信。

“常山我兒,你將在一個陌生的美國家庭長大,他們領養你,我相信他們會愛你如子。艾倫·維方德是一個好人,他在我危難之時伸出援手,我相信依他善良之心,必會善待於你。他的妻子蘇瑞,我也見過,是一個能幹的家庭主婦,有她照顧你,你將衣食無缺。

而你之兄長海洲,我此生愧對他。他自出生之日起,我就沒有哺育過他,此後又被帶離我身邊。我太想他,所以我有了你。我看著你,就像看見了他。因為你們是同一個父親的孩子。”

常山讀到這裏,放下信紙,眼睛看著平靜的湖水,胸中卻如掀起巨浪,百般滋味雜陳。

他母親的信裏,似乎透露出這樣一個信息:他的存在,隻是他的母親想念她的長子,那個名叫海洲的孩子才出生的。他怕領會錯了,再把這一段重讀兩遍。沒錯,是這個意思。他的母親因為不能親自撫養那個名叫海洲的孩子,思念不己,為了能看到他,她與海洲的父親再一次孕育了一個孩子,因為同父同母的原因,兩個孩子必然會麵目一樣。這樣她看到這一個,等於就看到了那一個。她看到一個,就等於看到了兩個。他隻是他哥哥的替身。他母親愛那個名叫海洲的孩子,多過愛他。因為顯而易見,他母親的信裏寫明一件事,讓他去找到海洲,與他相認,告訴他,她有多愛他。以至於為了看見他,與他的父親再有一個孩子。這個名叫常山的孩子的出生,是為了安慰她那一顆想念兒子的心。

常山想到這裏,不知是該為自己憤怒,還是該為自己的出生感到悲涼。顯然他的出生是一個計劃,非關愛情,也非激情。也許連海洲的父親都不知道,他除了有一個名叫海洲的兒子,還有一個兒子名叫常山。

想到這一點,常山又激動了。既然他和海洲有同一個父親,並且在孕育他的時候,他們的父親還在,為什麼他們的父親不能迎娶他們的母親,為什麼任由她獨自離開,一個人在美國生下他們的另一個兒子?

常山再次重看那張一男一女的合照,照片中那個男人,麵目英俊,眼神正直。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不能和他身邊的女子結婚?是他父親另有妻子?而他美麗的母親,無意中做了別人的插曲?

常山迫切想知道答案,他拿起信繼續往下看。

Chaptre 4 遠離塵囂

常山放下照片,這次把信一口氣讀完。

“常山我兒,你與海洲之父,名叫甘遂,他的身份是一名軍人。我與他在上海相識,同遊南京。孝陵神道前,留有我倆合影。其後分開,京杭兩地,鴻雁傳書。我告之他我已有孕。他接信自北京趕來,與我重聚。誰知他候我產子,不告而奪我骨肉,棄我而去,令我產褥期思兒欲狂,纏綿病榻幾達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