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當地的豪士魯肅亦領著部屬百餘人東投孫策。

因此當劉備揮軍南下廬江之時,幾乎未遇到任何阻撓。相反周邊陸續投效的青壯,讓劉備的兵力迅速膨脹到了兩萬餘人。直至劉備兵臨廬江城下才得到消息的守將劉勳,慌忙領兵迎戰,卻被關羽陣斬於馬下。麵對被挑在槍杆上的劉勳首級,袁術軍殘部未作任何抵抗便開城投降,將劉備等人迎進了廬江城。

如此一來二去之下,待到劉備平定廬江全境之時,時間的卷軸已然由建安二年的冬天翻到了建安三年的春天。整個廬江郡也迎來了草長鶯飛的季節。出於對之前丟失徐州的反省,同時也是向曹操、蔡吉學習,劉備這一次在廬江並沒有急著擴充兵員,而是將精力都放在了安撫廬江世家,以及鼓勵百姓春耕上。廬江郡雖多山地,不及徐州富庶,可勝在遠離戰爭,且雨水充足。大量南逃的流民為此地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若非之前袁術奢靡貪淫、瘋狂斂財,廬江郡大可像大別山另一邊的荊州那般成為魚米之鄉。因此劉備的《勸農令》一經頒布,廬江各地的百姓便紛紛響應,開始自發地恢複起農耕來。這其中固然有

《勸農令》為百姓帶來實惠的緣故,不過若非劉備之前在中原積累下了仁德的美名,廬江的百姓也不會如此輕易地就相信這麼一個外來的劉使君。

此刻眼見劉備一行人騎馬經過,正在官道兩邊稻田裏辛勤耕作的百姓連忙放下手中的活兒,畢恭畢敬地向他們的新使君躬身行禮。馬背上的劉備見狀,一麵和善地向百姓揮手致意,一麵則同隨行的關羽、張飛等人連連感歎,“廬江的民心可用,民心可用。”

“那是大哥愛民如子,民方能敬大哥如父。”關羽擼著長須向劉備誇讚道。

而張飛則在一旁煽風點火道,“就是,既然廬江百姓都如此擁護大哥,大哥就留在這兒做太守。總比回小沛做那有名無實的豫州牧強。”

原來劉備眼下雖打下了廬江,可他名義上還是豫州牧。所以劉備打算舉薦關羽做了廬江太守。畢竟隻要控製了廬江,太守一職朝廷早晚會順水推舟。而張飛的意思卻是要讓劉備幹脆就在廬江紮下跟來,畢竟相比小沛,廬江四周並沒有呂布、曹操那樣的強敵環繞。而臨近的勢力除了劉表、孫策還有些實力之外,其他勢力皆不如劉備。倘若劉備能在此安心經略上一兩年,成為一方霸主並非難事。

所以在聽罷張飛的鼓動之後,這會兒的劉備也有些心動起來。隻是還未等他張口作答,一旁的糜竺卻向其進言道:“主公三思,豫州刺史一職乃是天子欽點怎能說丟就丟。更何況廬江百姓現下之所以會以主公馬首是瞻,也正是出於欽佩主公忠君愛國的緣故。主公怎能因眼前之利而舍本逐末呢?更何況青州的蔡安貞不也是以徐州牧之職領東萊、北海兩郡。”

糜竺一番話在劉備聽來猶如醍醐灌頂,卻見他趕緊勒停馬兒向糜竺作揖道,“子仲言之有理,備受教也。”

然而一旁的張飛卻對糜竺的話並不在意,反倒是似笑非笑地反問道:“東萊、北海緊鄰徐州。而廬江則與豫州隔有一條淮河。難道大哥每次運兵都要向蔡安貞借船?”

雖然此番劉備軍南渡對外宣稱是糜竺出資招來的舟船。可在場的四人卻知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其實是那個遠在幽州的少女使君。張飛這番話算是徹底點穿了眾人一致閉口不談的心事。

沒錯,倘若沒有蔡吉提供舟船,劉備根本不可能如此順利地打下廬江。可蔡吉為什麼要出售幫劉備如此大忙?其目的又是什麼?眾人目前都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劉備要想同時控製廬江與沛縣就必須有一支能在淮水縱橫的水軍。正因為如此張飛才會提議劉備放棄淮河以北,以便能集中精力經營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