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見書閣的另一頭一個手持書卷的赭衣少年正一臉好奇地打量著二人。何晏和曹丕雖厭惡有人偷聽他們說話。但尊經閣終究不是他二人的私家書房,這時節會有士子在閣內看書也並不突兀。出於世家子的禮貌。何晏當即收起臉上的不快,拱手向那少年自我介紹道,“在下何晏,字平叔。這位是關內侯曹子桓公子。不知郎君如何稱呼?”
赭衣少年聽罷何晏的介紹,先是詫異地打量了曹丕一眼,跟著便抱拳還禮道,“在下交州人孫通,字亞夫。”
赭衣少年不卑不亢的表現讓何晏與曹丕收起了最初的輕視。隻是兩人並不知曉,眼前這個說話帶著幾分吳儂暖語的少年,既非交州人,也不叫孫通,而是吳侯孫策之弟孫權。話說那日在聽罷魯肅的進言之後,孫權二話不說拉著魯肅一同投學講武堂。當然在入學之前孫權也同其他前來求學的士子一樣參加了講武堂一季度一次的統考。不過對於十五歲就已經舉孝廉、茂才的孫權來說,這等程度的測試實在是簡單得緊。加之他又寫得一手好字,因此一經入學就被禰衡挑來尊經閣抄寫經典。
其實孫權之前上樓的時候就已經看見了坐在窗台上看書的曹丕,隻是那時的他沒有想到對方竟是曹操的次子,蔡吉的未婚夫。加之孫權之後一直在書閣的另一頭整理竹簡。所以一開始他並沒有注意到何晏與曹丕之間的對話。直到剛才恰巧路過附近的書架。孫權這才被曹丕的一席話吸引了過來。
同何晏一樣,孫權也認為曹丕一定是從蔡吉那裏聽到了一些風聲,這才會有剛才一番見解。於是他跟著又向曹丕抱拳討教道,“曹公子先前說此番冀、幽兩州開科是出仕齊營的絕佳時機。不知可否賜教一二?”
何晏亦跟著追問道,“是啊。子桓,齊侯如何看待此次開科取士?”
曹丕本來隻是想提醒何晏不要為了所謂的虛名錯過出人頭地的機會。此刻眼見孫權與何晏都目光炯炯地看著自己。他略帶尷尬地輕咳一聲解釋道,“不瞞二位,齊侯未曾與丕談起過開科取士之事。丕剛才所言僅是個人猜測而已。”
“哦?那曹公子為何會如此猜測?”孫權不罷休地追問道。他這次來東萊的主要任務就是考察青州的科舉製度。蔡吉此番開科取士可謂是正中孫權下懷。所以就算先前那番言語隻是曹丕自己的揣測,孫權也想聽聽緣由。以便日後留做參考。
曹丕見孫權問的誠懇,便向二人欣然分析道,“此番齊侯開科取士旨在安撫拉攏河朔士林。加之冀、幽二州正值百廢俱興之時,凡金榜題名者定能被齊侯委以要職。故丕以為此番冀、幽二州開科乃出仕良機。”
“子桓的意思是齊侯此番開科取士會偏向冀、幽二州應試士子?!”何晏皺起了眉頭追問道。在他看來,若真如曹丕說的那樣,他參加這次科考多半會吃虧。
看穿何晏心思的曹丕笑了笑道,“齊侯在冀、幽二州開科。自當以河朔士子為主。不過相比察舉,科舉比拚的終究是才學。隻要有真才實學,又何懼不得金榜題名。”
“曹公子說得是。”孫權若有所思地點頭附和。
曹丕則饒有興致地反問道,“孫郎君也想應考?”
“某雖不才,亦想一試身手。”孫權當然不是真想在蔡吉帳下出仕。隻不過親身經曆一番科考總好過在外盜聽途說。更何況曹丕剛才也是說了,為安撫拉壟冀、幽二州的勢力,蔡吉會更偏向選拔河朔子弟。那自己中榜之後大可借故推辭,相信也不會引起太大風波。想到這裏,孫權對眼前這位曹二公子的興趣又濃了幾分。卻聽他跟著便向曹丕詢問道,“曹公子可會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