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明月驚:“沒有嗎?本宮沒有跟誥敕房說嗎?”冷靜想想,“好像是沒有,隻跟聖人商議了一下,那段時間朝廷出了諸多變故,沒顧上。”
別別扭扭地跟齊鈞然賠不是:“倒是本宮錯怪你了,愛卿莫放在心上。”做久了上位者,真的不愛跟人道歉。
齊鈞然彎腰行禮:“娘娘言重了,現在辦法也不晚。”
“本宮的計劃是,鐵課折銀,每萬斤鐵繳納銀三兩,比起交鐵,工戶能省約莫二兩銀子;對於朝廷來說,方便運輸。諸位意下如何?”
如何?當然是娘娘聖明了。
不管太祖太宗皇帝的考慮有多少合理性,不管這年頭人們有多“敬天法祖”,變化,其實從來沒停過。
賦稅由物轉貨幣是大勢所趨,錢明月順勢而為的政策,自然能夠順利施行。
錢明月說:“那就擬詔吧,從明年起開始執行。”在這個時代,詔書就是法。法不溯及既往,是基本的法治精神。
“不如,如果有工戶願意將今年的鐵課按銀兩來繳納,也要同意。”畢竟能省二兩銀子呢,估計工戶都寧願選擇交銀子,而不是鐵。
“各地布政使收取鐵課銀,每年3月、9月向朝廷轉運,交給戶部。”
蘇根生說:“既然是半年轉一次,何不6月12月轉運,明年三月轉運的話,不過收兩個月的鐵課銀而已。”
錢明月說:“意在避開雨雪密集天氣,轉運更方便。”
蘇根生說:“日後娘娘有善策,一定要跟臣說,臣為您記下來,免得誤了大事。”
這人,說話真不客氣啊!
錢明月說:“放心,耽誤不了大事。就算沒有鐵課折銀,也不用擔心銀錢。”
錢明月得意:“另有一個大計劃,本宮絕不會忘。”
齊鈞然笑道:“臣很想知道,但娘娘似是不想說。”
錢明月說:“說出來也無妨,左右無事,我們集思廣益,討論一下。”
說了自己開發礦藏補貼朝廷的計劃,又說:“原本計劃礦藏寺主要負責為朝廷開源,現在希望它能做工部和戶部交叉融合機構,既負責賺錢,也負責幹朝廷各種額外的、非常規的事項。”
史海臣不解:“娘娘,什麼叫額外的、非常規的事項?”
“就是聖人或者本宮突然想做的事情,不在例行公事的花銷之內的事情。”
錢明月抿嘴:“比如,研造火藥,儲備帳篷、棉布、糧食,造大船。”
這是要備戰啊!蘇根生說:“娘娘是想打哪裏?”
錢明月說:“哪裏也不主動打,但是不能不防備。”
齊鈞然道:“這些東西不光能用來打仗,火藥能開山,帳篷棉布和糧食也能夠用來賑災,這都是必要的儲備,大船更是漕運所必須的。”
蘇根生問:“娘娘以為何人能主此事?”
錢明月:……“沒想好。”
蘇根生笑:“現在還不是公布的時候?那想必是齊侍郎了。”
工部與戶部交叉,當然非做過工部侍郎與戶部侍郎的齊鈞然莫屬。
這家夥!錢明月扶額:“是的,本宮相信齊愛卿能當此任。”
這不是正式封官,要不要行禮啊?齊鈞然猶豫了一下,鞠躬:“臣定不負娘娘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