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流產了,也沒休息好。春節正是拜訪客戶的好時機呀,迎來送往,拜年慰問,至於孩子的事,下次吧。
備孕3年,全麵二胎政策也放開了,人已經年過40,肚子還是沒有動靜。她沉不住氣,去尋訪名醫。一個資深大夫說,你應該是勞累過度,長期休息不好,卵巢功能提前衰竭,40多歲的人,卵巢功能都快60了。
她沒有在可以奮鬥的日子裏選擇安逸,但在能夠生二胎的政策下努力生一胎。放下手頭的事情,她乖乖吃藥,努力懷孕,BB還是沒譜。她很懊喪,每個月向老公通報情況,老公說,來了就來了吧,這個年齡的人,大姨媽也是來一次少一次,隻要有下一次,什麼都好說。
春節期間,校友們去看望高中的老校長。老校長的兒子五十出頭,是滬昆鐵路的帶頭人,是個拚命三郎,去年11月去世,報紙、電視都在傳播他的事跡。在這之前,他最後一次回家看老父親,停留了十多分鍾——忙,這一別,成永訣。
總以為還有下一次,不想命運這麼吝嗇苛刻,很多的下一次,真的就變成了來不及。
你說孩子下次一定帶你去遊樂場玩,不想孩子蹭蹭蹭長得快,5歲以下孩子的遊樂節目,他已經不能玩了。你說下次帶你去坐高鐵旅行,這才發現,本來1米2免票的他,已經超過買全票的1米5了。
好多個結婚紀念日你有應酬,說下次吧,老夫老妻嘛,看電影買禮物吃大餐,不想夫妻緣盡,下一次已經沒有了必要和機會。
你說下一次有時間帶父母出去走走,不想經年過去,壯得像牛的父母已經需要拐杖、輪椅、呼吸器,他們走不動了。
上次說的下次去吃的那個餐館,它居然已經關門了。
甚至,新聞裏說,若幹年後的下一次再去取的存款,年久失傳,銀行已經不知道怎麼算利息。
人生如戲,每個人或許都祈禱期望過,不要留遺憾,但生活就是這麼擰著勁,你幾乎找不到沒有遺憾的樣板戲。
那就盡量讓遺憾少一點,把“下一次”改一個字,變成“這一次”。
這個周末,春來了,有油菜花就看油菜花,有薰衣草就看薰衣草;就坐最近的這一班航班、高鐵,奮不顧身,說走就走;老子明天不加班,想咋懶我就咋懶。
約上了,愛喝茶的喝茶,能喝酒的喝酒。我就要這一次醉,這一次喝到天光,吐得臉發白。同桌勸,老婆罵,腸胃造反,自己後悔,我也要這一次後悔,知道醉的滋味。
喜歡的人,這一次就表白,說什麼榮華富貴,怕什麼清規戒律,不糾結,不忐忑,不藏著掖著躲著,眼光直接迎上去,去他的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我這翻江倒海的內心戲,敞亮敞亮地演給你看。
看看日曆,一眨眼,時間已經是2016年的3月,又有多少下一次,已經積壓在這裏。
也許是受慣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熏陶,總少不得幻想著天邊的玫瑰園,而無視窗前的玫瑰;總覺得人生還長,經得起幾個五年規劃、十年大計;總以為當下的不管不顧,是為了可以有更美更好的明天,不想日子其實就是一天接一天,一頓飯接一頓飯,一會兒就過得七七八八了。
比未來更可貴的,是你擁有現在。“這一次”是正在進行時,人要行動。
不是魯莽衝撞,不是及時行樂,是活在當下,是確認眼前事、身邊人。心中所想,是最重要的事情,真真實實,實實在在。生活一天天延展,過好了每一個今天,就是善待了每一個明天,這也是一種執行力。
不要讓下一次,變成來不及。
掃碼即聽
《別讓下一次,變成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