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90後”女生對我說,她已經立誌單身,不打算結婚了,大不了和工作終身戀愛,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問她為嘛,她說,和前任分了,故事太狗血,讓她對戀愛反胃。罷罷罷,愛情這一茬,我惹不起躲得起。
她前任到底有多不堪我不知道,也不想追問,但好多人不也有過這麼個時候,為情所傷,對愛心灰意冷,認定男人靠不住,換一個也無非這樣,於是懶得再談。
失戀是件痛苦的事,再去找,是件很麻煩的事,如果談場戀愛,殺敵不著,雄兵一萬自損九千,那倒不如自己愛自己。與其被男人虐,還不如自己虐自己好了。
另外一個30歲以上的熟女對我說起她的故事。她離婚後再戀愛,現任不錯,體貼溫柔浪漫有才,對她還死心塌地,是塊結婚的好材料。自己也不是對戀愛過分憧憬的年齡了,想著把事兒給辦了。
但女人嘛,恐婚這個過場還是要走的。臨近規劃未來的生活了,和準老公開始準備裝修房子、選家具。準老公是個設計師,有品位也有主見,說,這個花瓶不錯,這個盆栽挺好,這個茶幾很有設計感。她心裏也覺得,於是點頭稱是,畫風和諧,氣氛友好,一切都棒棒噠。
某個時候,突然她意識到,和前任分手的時候,她立誌擺脫“我倆太不公平,愛和恨都由你操縱”的相處模式,不做忍者女友,要在下一段關係裏占主動。這麼著她就覺得有必要和準老公抬個杠,他要選的床的尺寸款式、床單的顏色質地都看不順眼了。
她開始啟動“作”和“矯情”模式,這個不對,那個不妥。兩個人就開始爭執、別扭,夫妻不能雙雙把家還了。現任隻知道準老婆不好懂,哪裏知道她心裏有前任留下的這個梗?兩個人都覺得委屈,矛盾升級,婚於是磕磕巴巴有點結不好了,拖遝下來,不鹹不淡了一陣子,居然就黃了。
熟女說,這婚我是不敢再結了。前任造成的心理陰影麵積,要用什麼公式才能求得出來,這是有多冤多不劃算呀。
有過前任的人,都希望現任成為最後一任,但每個不能輕易被忘記的前任,都頑固地影響這一任的花好月圓。
有個段子說——
“師父,清早聽到一陣爆竹響。”
“山下有人結婚。”
“結婚為什麼要放爆竹啊?”
“想必是給自己壯膽吧。”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年少時候,沒有思想包袱、曆史舊賬,愛得坦蕩,結得利索,越到後來越膽小謹慎,戀愛和結婚,成了勇敢者的挑戰。“結婚是錯誤,離婚是醒悟,再婚是執迷不悟,單身是大徹大悟。”這樣的調侃,就有些主流了。
不知道怎麼說服她們的當口,看到了鍾麗緹的故事。45歲的她又結婚了,第三任新郎是比她小12歲的張倫碩,小鮮肉+帥哥。她大大方方秀恩愛,說:“我們是年齡差距、婚姻背景都不一樣的人,都可以這麼恩愛,那愛情還有什麼理由退卻?” “我經曆過那麼多,都可以再去愛,你們為什麼不敢?”
無論如何,愛情依然是成年人有的公平的福利。得到了有快樂,得不到會痛苦。失去也許痛苦,但畢竟存在過。從來沒有過,卻是無可回憶的空白。未必每一段都能善始善終,但像一場賭局,隻要肯玩下去,總有一場會贏。而我們,也許會輸很多次,但隻要能贏回一局,就是幸福。所以,哪怕有了不如意的經曆,也別逃、別跑、別躲,去找、去等、去追,去繼續。
就像信樂團的歌《死了都要愛》裏唱的:
..愛不用刻意安排,
..憑感覺去親吻相擁就會很愉快,
..享受現在別一開懷就怕受傷害,
..許多奇跡我們相信才會存在。
愛情也可以是一種信仰,信則有,信則靈。任何時候,相信愛,愛才會來。
所以,回到開頭的問題,前任這個坎,邁不過去怎麼辦?
多邁幾步唄。
走出前任布下的迷陣,為愛,多一次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