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學渣有出路,猴子能上樹(1 / 3)

孩子放學回家,經常會通報班上的八卦,慢慢我就知道了,他是目前學習小組裏“唯一的單身”。班上第一名的學霸綽號李嫂,和學渣李同學被指認為一對。

一個中學生,最容易被貼上的標簽是學習成績。班上的每個同學都有級別,分別冠以學神、學民、學弱、學水、學沫等稱號,各自對號入座。

兒子自稱為學民,中不溜兒的那種,一天到晚傻樂,一看就是那種摧殘得不夠狠的孩子。老師每天發短信過來,今天這個作業做得不錯,明天那個表現好,誰誰誰的家長要引起重視,要向哪些哪些同學學習,他很少出現在表揚名單裏。我問他,啥時候列入先進,讓老媽也光榮一下?他馬上回我,老媽你應該感到慶幸,因為我從來沒有出現在批評名單裏。

他說得很有道理,我竟然無言以對。

他轉頭問我:“老媽,你自己是學霸嗎?”

當年我真不是學霸,但我也有一對希望我成為學霸的父母。少女時代,我也是常常辜負了望女成鳳的父母的期待。初二那一年,父母教育我,“再這樣下去怎麼得了”“都這麼大了還不懂事”,用詞範圍、語氣輕重、情真意切的焦灼感,幾乎跟我現在和兒子說的一模一樣。

我隻能算學民一枚,中間的那種,上了一個不怎麼知名的大學後,突然內心激越起來,在文學社寫寫矯情的詩歌,加入播音組主持節目,課餘勤工儉學賺了點小錢,雖然學習成績不算拔尖,但從此沒怎麼勞神父母。沒有了父母的諄諄教導,反而樣樣都有了熱情。到後來工作、留學,爸媽終於承認我“不需要操心”,開始有點以我為傲。

盤點起來,當年學霸和學渣們的境遇,也各不相同。

學霸們的線路清晰而有跡可循,他們先是上了好學校,在北上廣在211,然後去了好單位,國家機關或者壟斷企業,衣食無憂“不求人”的那種。他們是要學習的主流目標,簡曆金光閃閃,前途光明不折騰,一切令人羨慕水到渠成。

學渣們就沒有這樣的好日子了,通常是進一個不入流的大學,去的單位不怎麼樣,有小民營的磚瓦廠、鄉鎮的服裝公司、還沒改製的民辦企業,是那種不但要到處求人,還總覺得明天就要餓死的節奏。收入嘛,當然也比不得“別人家的孩子”,底氣繼續不足。

若幹年後的同學聚會,“出息”重新有了分水嶺。

當年班上不吭不哈的那個同學,突然成了大逗比,在微信群裏主持工作,把群裏的情緒調動得剛好,搞笑的詞兒一句接一句往外噴。

畢業找不到工作去做包工頭搞裝修的,變成了房地產老板,“剛剛拿了一塊地”的那個輕描淡寫,噎著了好幾個人的喉嚨。

女同學都恨不得嫁的公共男神,一臉無精打采,說是二婚剛剛離過,衣領皺巴巴的,一看就沒人打理。

號稱花心大蘿卜誰也不想招惹的,反而攜妻帶子,說準備慶祝結婚紀念。

學霸之間,也開始有了分化。

在體製內的職位有高低,但眉眼間總有謹慎,言辭明顯在不同的話語體係。

在油電水“老虎”企業的,職位中等,收入中等,身材發福程度中等,標準的中年人,特征不太明顯。

也有從精英走向精英的,上市公司的高管,IT企業的股東,相對洋氣的中產style,很穩定的樣子。

學渣們呢,他們之間比較少有金融民工、套裝白領,少了中規中矩、麵麵俱到的儒雅,卻多了真性情的豪爽和霸氣外露。他們中的大部分投身創業,有了自己或大或小的公司,用著最新款的手機,說著最潮的網絡用詞,精力旺盛,組織活動最積極,買單下手最快,也不怎麼掩飾他們“發達了”的春風勁兒。他們轉身成為同學中最新鮮活躍的部分,好像在提醒你,當年的調皮搗蛋,其實也是某種創意。

你不得不承認,大部分學渣,都過得比想象的好得多。他們擅長在沉悶中打破僵局,在爛攤子裏重建秩序,就像一起出發去西天取經,頑劣的孫悟空打了不少怪獸,從猴子修煉成神,清規戒律的唐僧還是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