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四)(3 / 3)

看到妻子朝女兒發脾氣,高尚禮說:“什麼事不能好好說,用得著發這麼大火?”他去接過妻子手裏的話筒。

“圓圓,什麼事?跟我說。”高尚禮盡量心平和氣。

“——爸爸,我的手機沒有了。”被娘訓了幾句,圓圓說話氣呼呼的。

“什麼?手機又丟了?在哪裏丟的?”高尚禮也熬不住提高了聲音。

“在食堂裏。”圓圓簡短地回答。

“好,我知道了。”高尚禮光火了,“啪”的一聲,他狠狠地擱了電話。

黃麗珍在電視機前坐下來,嘰嘰咕咕地說:“這個死丫頭,敗家精。”

高尚禮發覺自己剛才有點過火,歎了口氣說:“哎,算了,算了。丟了就丟了吧。”

黃麗珍餘怒未消地說:“丟了就丟了,你說得倒輕巧。半個月,兩次丟掉了幾千元錢,氣死我了。”

高尚禮無奈地說:“那怎麼辦?你再把她罵一頓嗎?你把她罵死,丟的東西也罵不回來了。我看啊,被偷也好,自己丟掉的也好,在圓圓身上是早晚要發生的事。”

黃麗珍和丈夫論起了理:“你這話是什麼意思?好像她丟東西也是應該的?”

“我不是說應該,這叫必然。憑圓圓的脾氣和以前養成的生活習慣,這裏有一種因果關係。”

黃麗珍說:“什麼又是必然,又是因果關係,怎麼越說越玄乎了,我聽不懂。”

高尚禮開始冷靜下來,心平和氣地說:“麗珍,你要聽嗎?那我就給你說道說道。”他把電視機的音量開得小一點。

黃麗珍去拿過一件結了一半的毛衣,坐下後說:“你說吧,是不是又要說到我的頭上了?”黃麗珍一邊結毛衣,一邊看電視,一邊聽丈夫說因果。人家說,人不能一心兩用,她現在是一心三用。

高尚禮一本正經地說:“麗珍,圓圓以前除了讀書,什麼事都不放在心上,家裏什麼事都不需要她去關心、去做,飯來張嘴衣來伸手成了習慣。”

黃麗珍插嘴說:“這和被偷東西和丟東西又有什麼因果關係了?”

高尚禮繼續說:“你不要急,聽我慢慢說。你回憶回憶,圓圓在家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習慣。她如果在房間裏換了衣服,有多少次是主動拿出來給你洗的,差不多都是在哪裏換,髒衣服就放在哪裏。你幫她洗的時候還要到她房間裏去找。還有,隻要是她用過的東西,都是隨意亂放,用到哪裏放到哪裏,不知道放回原處。比如,她洗浴時,把木梳帶到浴房後,別人再要用木梳時,就隻有到淋浴房去才能找到。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不負責任的生活態度,東西走到哪放到那,自己要用的時候找不到還要怪別人,而我們隻知道替她整理、收拾,很少叫她改正。長此以往,就習慣成自然了。你不是要問因果關係嗎?以前的習慣就是原因,這次她丟手機就是結果。我猜想,她去食堂的時候,把手機也帶去了,在買飯菜的時候,把手機放在了窗口旁的台板上,她拿了飯菜就忘記了拿手機。後來想起手機的時候再去找,手機早被人家順手牽羊拿走了。碰到素質好的人,發現手機後會把它交給食堂裏的工作人員或想辦法交給失主;碰到貪小利的人,手機就是他的了,他一不偷二不搶,換個號碼,用起來還心安理得呢。”

黃麗珍氣憤地說:“這個拿手機的人真沒素質,真不要臉。”

高尚禮說:“這你能怪人家嗎?毛主席他老人家說過,任何地方都有上中下三種人,這個拿了手機不還給失主的人就屬於下等人,但你又不能說他是壞人。怪隻怪圓圓她自己,當然我們也有責任,子不教,父之過嘛。”高尚禮為了避免和妻子發生矛盾,把她該承擔的責任拉到了自己身上。

聽了丈夫一席話,黃麗珍陷入了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