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莊鎮是個古鎮、老鎮、重鎮,文化底蘊十分深厚。
王莊鎮現在還留著幾段老街。這幾段老街,保留著清朝和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
王莊鎮中間有一條東西向的二十幾米寬的沙洲河攔腰穿過。河南麵的街稱南街,北麵的街稱北街。河上有一座麻石築成的石橋,聯通南街和北街,橋麵寬不足三米。石橋名叫彙通橋,至於為什麼叫彙通橋,老輩裏有好幾個版本的傳說,作者沒有去認真考證。
南街上建有關帝廟和土地廟,關帝廟和土地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古時候,這裏沒有像樣的水利設施,十年九澇,為了消災解難,就有人牽頭在南街中間的小廣場上建了個鎮水的庵堂,庵堂起名叫發水庵。發水庵建在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塊刻著捐款的仁人誌士和信徒名字的石碑為證。但發水庵也早已在解放前被戰爭所毀。不過,地名和石碑還在。
王莊鎮曆史悠久,在這有悠久曆史的鎮上發生過許多重大曆史事件和出過許多有名望的人,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
魏銀才雖然算不上什麼有名望的曆史人物,但至少在王莊這個小天地裏,卻算得上是小有名氣的人物。他在學校裏學習優秀,積極參加文體活動,長得一表人才,又有一定的組織能力,深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歡。在那個年代,用人注重能力和表現。所以,魏銀才高中剛畢業,就回到村裏當上了團支部書記。不出三年,被調進了王莊公社機關工作,當上了共青團的團委副書記。在同齡人中,他可算得上是平步青雲了。他的升遷,令多少年輕人眼熱,甚至妒忌。魏銀才進機關工作後,他躊躇滿誌,埋頭苦幹,任勞任怨,加上常耍些小聰明,在領導麵前善於表演,這就使他深得領導和同事的賞識和讚揚。不出兩年,他從共青團的副書記升到了正書記的位置上。這年,王莊公社和原王莊鎮合並,合並後統稱為王莊鎮。魏銀才成了王莊鎮共青團的團委書記,鎮三套班子有些重要會議,他也經常被邀請列席。
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魏銀才正心情愉悅地在整理文件,嘴裏還不時哼出幾句錫劇《沙家浜》中的唱詞。他已經連續幾個晚上去觀看鎮文藝宣傳隊排練錫劇《沙家浜》了。他本來就是個文體活動的積極分子,加上文藝宣傳隊的工作又是共青團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所以,觀看、督促宣傳隊的工作是他的本職工作。他嘴裏哼著“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的唱詞,哼得有板有眼,搖頭晃腦。這時,有人找他來了。
“魏書記好雅興。”
沉浸在劇情裏的魏銀才被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跳,抬頭發現進門的是黨委辦的小施。
“施秘書,是你呀,你可把我嚇了一跳。有事嗎?快請坐。”黨委辦的秘書,誰都不敢得罪。所以,魏銀才對他也是格外客氣。
“魏書記,我就不坐了,李書記叫你去參加會議。”施秘書看到魏銀才前途無量,對他也是沒有魏書記不開口。
魏銀才感到疑惑:“施秘書,你是說李書記叫我去參加會議?我不是看到通知上寫的是三套班子成員會議嗎?怎麼叫我也去參加?”
“魏書記,這我就不知道了。”施秘書轉身告辭時又補充了一句,“魏書記,這是領導看重你,快去吧。”魏銀才聽了心裏十分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