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整件事得秘密進行,劉秀已經派遣朱祐等人赴任交州,這場大搬遷還需一年半載才能完成,屆時劉秀會以前往零陵郡舂陵祭祀祖宗為名,行南遷之實。
莊子陵說得對啊,漢之將亡,賢愚所知,非今日也!
但他不做犧牛,不做孤犢。
他要做帶著牛群求生的,頭牛!
雖然決心已定,但馮異、鄧禹離開後,劉秀還是感到了一陣失落。
“若非萬不得已,朕又怎會放棄江東吳會、豫章荊南,將大好山河白白送給第五倫呢?”
但自當陽之戰後,結局就已經注定,確實非人力所能扭轉,哪怕不打那一仗,最後的結果,又會有多少差異呢?他劉秀究竟從何時起,就失去了與第五倫角逐獲勝的可能?淮北?襄陽?還是更早以前。
或許在心裏,劉秀已經接受,自己終究無法敵過第五倫的事實了?
“不!”
劉秀走出兵寨,站在江堤上,麵前是滾滾長江,他向西望去,似是在看月亮,又像在遙望自己一生的敵手:第五倫。
他不會放棄,他要將這場第五倫眼中已經分出勝負的戰鬥,繼續打下去。
隻要炎炎漢旗仍在某片土地上飄揚,隻要漢家社稷仍能延續香火,他就還沒輸!
劉秀目光重新堅毅,對著江水立誓說道:
“劉秀可以被一時擊敗。”
“但大漢。”
“不會亡!”
……
武德十二年四月,第五倫已離開成都,向東進入巴郡,來到了江州城,也就是後世的重慶市。
江州城是秦國時張儀滅巴後所築,就在渝中半島東部,順山勢建起城牆,房屋像階梯一樣重重疊疊,從山腳修到山上,已是一座山城了。又三麵臨江,時值春夏之際,江水泛漲,一望彌漫。
此時此刻,第五倫正站在江州城最東邊,長江和嘉陵江在渝中半島的尖角交彙,再一起東流,兩千年後,這裏被稱為“朝天門碼頭”,檣帆林立,舟楫穿梭。
君住長江尾,我住長江頭,那邊劉秀於蕪湖江邊立誓,要長為第五倫的“敵手”;第五倫也在凝望長江,手中還捏著在劉秀與他之間幾度往返的九穗玉佩,目光深邃,若有所思。
但他並非單純遙想劉秀,而是在思考一些更加深遠的事。
第五倫想起了旬月前,他在揚雄墓前,對老師說的話。
“夫子,戰爭結束了,但還沒完全結束。”
“但不論劉秀如何撲騰掙紮,守江頑抗也好,帶上文武親信南逃交州也罷,都不重要!”
早在成都商議渡江方略時,魏國君臣,就做過種種預料猜測,甚至製定了堵截之法:馬援提議,益州西軍可派一支偏師,從巴郡走黔中,進入牂牁,再效法前漢武帝討伐南越的“枸醬”路線,走牂牁江襲擊嶺南!
他看那個偷渡陰平小道的雲阿偏將,就很適合執行這項任務……
第五倫首肯了。
回到今日今時,第五倫凝望江水,繼續低聲道:
“劉秀,不再是我的敵手!”
這並非勝利者的驕傲自滿,也不是看不起秀兒的垂死掙紮,相反,第五倫一直很尊重劉秀——而毀滅,就是最大的尊重。
隻是隨著戰爭接近尾聲,第五倫發現,相比於爭天下的單純敵手,許多可怖、難纏的“敵手”,正一一露出頭來!
劉秀再厲害,也不過是個人,有弱點,有極限,但那些新敵手……
它們不是人。
……
PS:明天晚上最後一章,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