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確定嗎?再仔細看一看。”警察似乎有點不太甘心,把照片又舉到了錫匠的麵前。
錫匠把奶罐放到櫃台上,在圍裙上擦了擦手說:“不會看錯的。我的祖奶奶可也是個中國人哪。”
警察無可奈何地望向身後的中國人,搖頭說:“看來不在鎮子上。可是她的手機信號確實一直在這個區域裏。如果人在後麵山上的礦區裏,那搜尋起來可就麻煩了。”
那個人說:“通知調查官吧,看看他那裏有什麼情況。”
警察一點頭,離開櫃台從鋪子裏走了出去。錫匠轉身正想要回到轉輪前去,卻發現那個中國人還靠在櫃台旁,眼睛一直望著外麵的泥土路怔怔地有些出神。
“放心吧,鄉下的路比較複雜,小道多,而且也沒有路標。你妹妹很可能是迷路了,不過警察會找到她的。她是你妹妹吧?”作為淘金鎮的老住戶,錫匠覺得自己有義務應該安慰這個遊客幾句。
那人禮貌地淡淡笑了笑,點點頭,神色卻依然很鬱悶。
“為什麼做那麼多錫盆呢?還有那麼多尺寸?”好像是為了排遣自己的情緒,他懶洋洋地從櫃台上拿起一個大號的淘金錫盆看了看,放下後又拿起了錫匠麵前的那個奶罐。“這個罐子還真漂亮,多少錢?為什麼不多做些這樣的罐子呢?”
錫匠急忙說:“那個罐子還沒做完哪,壺身上的花紋隻刻了一半。你想買的話,我從裏麵另外拿一個給你。其實這些罐子不好賣。到這裏來的遊客都是來看淘金鎮的,很多人都會給一家子每人買一個淘金用的錫盆,到鎮那頭的小溪裏去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淘到金屑金砂。買其他錫器的人很少。”
那人“哦”了一聲,把奶罐放回到櫃台上,沉默了片刻又搭訕著問:“我看這裏遊客並不很多啊,做那麼多盆子能賣掉嗎?”
錫匠從轉輪旁的小架子上取來一個製作得更加精致的奶罐放到櫃台上,推到那人麵前,笑笑說:“看看這個罐,這是價格標簽,鎮上都是統一標價的。要說遊客啊,現在是冷天,而且學校也還沒放假,人當然不多。再過兩個星期,到九月份時,天氣也暖和了,孩子們也放假了,我們這兒可有的忙哪。而且,到時候那個新建的觀光礦坑也該修好了,聽說還要在中國打廣告哪。現在不多做幾個錫盆,到時候可能不夠賣的。”
“麻煩你給我包起來吧,謝謝。”那人看了櫃台上的錫罐一眼,站直了身體從衣服口袋裏掏出錢包來,邊拿錢邊問,“難怪早上聽到新聞說這裏的野鴨集體遷徙,原來是開掘新礦坑造成的。這個新的觀光礦坑是巴拉臘特市政廳搞的新項目嗎?”
錫匠咂吧著嘴說:“才不是哪。市政廳前一年造礦工博物館已經搞得焦頭爛額了,哪裏有錢再修觀光礦坑啊。說起來,這倒是件有意思的事。是一個百年前老礦工家族留在中國的孩子,據說近年來發了財,前兩年到這裏來旅遊時認了親,後來又聽說老礦工曾經和一個夥計一起挖過幾個大的私坑,就在那邊的山腳下,很有標誌性,所以就起了這個念頭要把它開辟出來,當作觀光礦坑開放給來旅遊的遊客參觀。”
那人露出一副原來如此的表情,淡淡地說:“中國人是很講究這種紀念的。也算是告慰祖先的一種方式吧。”
“你知道私坑是怎麼回事嗎?”錫匠帶點喟歎地說,“那可真是賭博啊。一兩個人,看準了一條礦脈,就從地麵上開鑿下去。那可是一百多年前啊,用的就是鴨嘴鋤,再加上山上砍的桉樹幹,是開橫坑的時候拿來當支撐用的。有的時候整整挖了兩三個月,到最後發現下麵根本沒金子。要是這人還沒餓死的話,多半還會另外找地方再開一個坑。這裏的山腳下留下了不少這種像田鼠洞一樣的私坑。還有人被壓死在裏麵的,你要是下去看過就知道了,那些坑光是看看就頭皮發麻,別說要往下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