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秸的方向,縱向的蓋在裏麵,要不然水就會淌的滿哪都是了。
潷好水的大盆,放到炕梢,上麵蓋一個小被。家裏方氏和春桃他們做了不少的小被,就是用來該豆芽的。把以前的那些棉被都拆了,做成小被家裏的大被全都換成了新棉花的。
這豆芽需要兩到三個時辰就濾一次,最好是兩個時辰,這個活玉、
嫻幹不了,因為往外潷水她弄不動,所蚊大盆就放在了方氏他們的炕梢。後半夜的時候,方氏起來,用溫水濾了一遍豆芽。這水溫也有講憲的,太涼了不長,太熱了就會爛掉用手試著,略微涼些就行。這時候沒有溫度計,實在是不太好掌握的。
第二天下午,綠豆就開始擰嘴兒,就是出芽了,白白的一個小尖兒長出來。到了第三天,小芽已經有一厘米長的時候就要把豆芽放到缸裏去了。玉嫻決定把豆芽放在前院的廂房裏那個屋子裏有鍋灶和炕,地上還有地龍。晚上的時候,把地龍燒上,保持屋裏的溫度。
方氏也同意,雖說在前院不太方便,不過也沒多遠。晚上就起來一遍,濾濾豆芽就行了。
到了第三天,玉嫻又泡了一些黃豆黃豆芽的產量低,就泡了二十斤的黃豆。自然黃豆也是需要先挑一遍的,挑好的黃豆,放到大盆裏,倒進溫水就可以了。
雲鬆每天晚上都會把放豆芽的屋子燒上地龍這樣屋裏溫度還可以。現在不過剛剛下雪,天氣還沒有太冷,等到再冷一些,這屋子就不能斷火了。好在柴禾有的是,也不太在意這些。
到了第八天早晨,方氏掀開蓋在缸上的被子裏麵的豆芽已經長得有兩寸長了。那兩個豆瓣已經幹癟,這就是說已經長好了。玉嫻也跟著過來,一看這樣子就說:“娘,這豆芽好了今天我帶去鎮上一些,看看嶽伯伯那能要多少,然後讓大哥回來告訴你,咱們就按照他要的多少來安排。長好的豆芽用涼水澆上,就不會再長了。”
“行,就這麼辦吧,娘去洗一些,然後裝好給你們帶上。這次去鎮上,又得一陣子才能回來吧?”方氏覺得玉嫻說的有道理,就找了個大盆,拔出來的豆芽就放到大盆裏。這長好的豆芽,密密實實的擠在一起,就想是在站排一樣。豆芽很嫩,拔的時候,都聽見有些豆芽斷掉的聲音。
“嗯,秋收耽誤了一陣子,這回應該在那多呆幾天的。也不一定,有浩宇哥陪著我,娘就放心吧。”玉嫻有一陣子沒去方昀那了,這次的多住些日子才行。
“行,正事要緊,好好跟著你師父學。”方氏一邊和女兒說話,一邊忙著往外弄豆芽。拔了一大盆出來,就端到外間來,那有個大鍋。
鍋裏有些熱水,方氏又倒了些水進去。伸手試了一下,水溫正好,不冷不熱的,就把豆芽倒了進去。洗綠豆芽,要把綠豆的皮子洗掉,這也是要講方法的,要用手把漂浮在上麵的綠豆皮撥到一邊去,然後把下麵的豆芽抓上來。綠豆皮多了,方氏就用手捧出來,扔到一個破桶裏。
“娘,這豆芽皮別扔,可以喂雞。綠豆清熱解毒,喂雞豆芽皮,也可以防止雞瘟的。”前世的時候,別人家的雞都瘟,他們家的就沒事。奶奶說,這是吃綠豆芽皮的功勞。
“呦,那感情好,咱們以後還多了樣喂雞的東西了。”方氏聽了也挺高興。
一會兒的功夫,方氏人洗了兩大盆的巨芽,然後把豆芽裝在一個大木桶甲,上麵蓋上一個小被。正好大郎也套上了車,進來叫玉嫻,於是大郎和小三就抬著木桶,放到了牛車上。
昊宇和玉嫻都上了車,玉嫻還帶了一些蛤蟆油,她要讓方昀看看,這蛤蟆油的成色怎麼樣。大郎趕著牛車,慢慢地往鎮上走。這時候地上的雪還沒完全蓋住,所以還不能用爬犁,隻能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