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段(2 / 3)

夢李白二首之二

五言古詩

杜甫

浮雲終日行,

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

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

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

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

若負平生誌。

冠蓋滿京華,

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

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

寂寞身後事。

【注解】:

1.楫:船漿、船。

2.斯人:指李白。

3.“將老”句:已經老了反倒受累。指李白受到牽連流放夜郎。

【賞析】:

這首詩和前首詩都是思念李白之作。寫多次夢李白的情形。詩人三夜多次夢見李白,可見掛念思慮之深。夢中李白向作者傾吐心事,與作者告別時的景況,夢醒後作者無限感概和不平,對李白作出了崇高的評價。與第一首側重點不同的是側重感歎李白的不得誌,對李白的種種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

送別

五言古詩

王維

下馬飲君酒,

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複聞,

白雲無盡時。

【注解】:

1.飲君酒:勸君喝酒。

2.歸臥:隱居。

3.南山陲:終南山邊。

【賞析】:

這是一首送友人歸隱的詩。表麵看來語句平淡無奇,卻是詞淺情深,含義深刻。詩的前三句重複出現“君”,體現作者反複叮嚀、依依惜別之情。後兩句是一種不得誌的心情寫照,最後一句是寫景寫人,非常含蓄。全詩寫失誌歸隱,借以貶斥功名,抒發陶醉白雲,自尋其樂之情,詩的後兩句韻味驟增,詩意頓濃,羨慕有心,感慨無限。

王維

(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唐玄宗開元九年(721)進士。曾奉使出塞外。安史之亂後,安祿山攻占兩京,王維曾被迫受偽職。亂平後因詩得赦,官到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四十歲隱居藍田輞川,過著隱士一樣的生活。有《王右丞集》。王維在詩歌上有多方麵的成就,他的邊塞詩、山水詩,律詩都有膾炙人口的名篇。他多才多藝,能書善畫,詩歌成就以山水詩見長,描寫細致,富於禪趣。蘇軾謂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正指出其詩畫的特色和造詣。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五言古詩

王維

聖代無隱者,

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

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

孰雲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

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

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

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

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

勿謂知音稀。

【注解】:

1.綦毋(qi2wu2)潛:複姓綦毋,名潛,字季通,唐代詩人。

2.東山客:指東晉謝寧,曾隱居東山。

3.采薇:指殷末伯夷、叔齊采薇西山。

4.桂棹(zhao4):桂木所製船槳,此代指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