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
是夜越吟苦。
千裏共如何,
微風吹蘭杜。
【注解】:
1.荏(ren3)苒(ran3):同“冉冉”,指時光漸漸過去。
2.盈虛:月圓月缺。
3.美人:舊時也指自己//
願為持竿叟。
【注解】:
1.若耶溪:在浙江紹興南若耶山下,相傳為西施浣紗處,故又稱浣紗溪。
2.際夜:至夜。
3.潭煙:水氣。
4.彌漫:渺茫。
【賞析】:
這是一首寫春夜泛江的詩。開首兩句則以“幽意”點出了全詩的主旨,是幽居獨處,放任自適的意趣。因此,駕舟出遊,任其自然,流露了隨遇而安的情緒。接著寫泛舟的時間、路線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創造出一種幽美、寂靜、迷蒙的境界。麵對如畫的美景,詩人聯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想出願作持竿垂釣的隱者的念頭,追慕“幽意”的人生。全詩扣緊題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環的扁舟行進中,對不同的景物進行描摹,使寂靜的景物富有動感,恍惚流動,給人輕鬆舒適的感受。
綦毋潛
(692-749?),字季通,荊南(今湖北省江陵縣)人。開元進士,曾任集賢待製、右拾遺、著作郎等職。《全唐詩》收其詩一卷。他受佛教影響,詩裏總是滲透著一些幽深清遠的隱逸出塵味道。他的詩清秀雅麗,描寫景色生動傳神。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五言古詩
岑參
塔勢如湧出,
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
磴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
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
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
俯聽聞驚風。
連山若波濤,
奔走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
宮觀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
蒼然滿關中。
五陵北原上,
萬古青蒙蒙。
淨理了可悟,
勝因夙所宗。
誓將掛冠去,
覺道資無窮。
【注解】:
1.薛據:荊南(今湖北江陵一帶)人。唐玄宗開元時進士,曆官縣令、司議郎、水部郎中。
2.浮圖:佛圖,塔的別稱。慈恩寺塔,即大雁塔,現仍聳立於西安市南郊。
3.突兀:高聳。
4.鬼工:非人力所能。
5.宮觀(guan4):宮闕。
6.淨理:佛理。
7.勝因:善緣。
8.掛冠:辭官。
9.覺道:佛道。
【賞析】:
此詩是寫登佛塔回望景物,望而生發,忽悟佛理。首二句描寫塔勢;三、四句寫登塔;五至八句寫塔之高聳雄峻。九、十句寫由上俯看;十一至十八句,寫在塔頂向東南西北各方所見的景物。最後四句寫忽悟“淨理”,甚至想“掛冠”而去。詩在描摹大雁塔的巍峨高大方麵,可謂匠心獨運。“如湧出”、“聳天宮”、“礙白日”、“摩蒼穹”等等,語語驚人,氣象闊大,令人有親臨其境之感,不禁為之驚歎。
岑參
(715-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天寶進士,曾充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中掌書記,後曆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虢州長史、嘉州(治所在今四川樂山縣)刺史等職。世稱岑嘉州,有《岑嘉州集》。岑參是盛唐重要的邊塞詩人,他的邊塞詩想象豐富,氣勢磅礴,悲壯奇峭,語言明快,音調鏗鏘嘹亮,充滿了豪情壯語和慷慨激昂的戰鬥精神,給人以極大的鼓舞。
賊退示官吏並序
五言古詩
元結
【序】:
癸卯歲,西原賊入道州,焚燒殺掠,幾盡而去。明年,賊又攻永破郡,不犯此州邊鄙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