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段(1 / 2)

”寫出了人生浮沉,全憑際遇的炎涼世態。詩開首四句,寫西施有豔麗的姿色,終不能久微。次六句寫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寵愛,就身價百倍。末了四句寫姿色太差者,想效顰西施是不自量力。實是諷刺那些靠機緣而顯貴的人。語雖淺顯,寓意深刻。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說:“寫盡炎涼人眼界,不為題縛,乃臻斯詣。”此言頗是。

秋登蘭山寄張五

五言古詩

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

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

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

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

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

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

共醉重陽節。

【注解】:

1.薺:野菜名,這裏形容遠望中天邊樹林的細小。

2.何當:何時才能。

3.重陽節:舊以陰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有登高風俗。

【賞析】:

這是一首臨秋登高遠望,懷念舊友的詩。開頭四句,先點自悅,然後登山望張五;薄暮歸雁,不免勾起孤獨離群的愁緒;秋高氣爽,興致正濃,盼望好友一道共醉重陽。此外,渡頭的家夫,天邊的遠樹,江畔的小船,都襯托情感上的孤獨。全詩情隨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渾為一體。“情飄逸而真摯,景情淡而優美。”

孟浩然

(689-740),襄州襄陽人。年輕時曾到吳越漫遊,後到長安,應試不第,退隱故園,以詩自娛,五十二歲病死。有《孟浩然集》。孟浩然善於用五言詩描繪山水和田園景色,他是唐代第一個山水詩人。孟浩然的詩淡雅自然,善於用白描筆法繪出一幅幅天然圖畫。

夏日南亭懷辛大

五言古詩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

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

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

中宵勞夢想。

【注解】:

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邊月色。

3.軒:窗。

4.勞:苦於。

【賞析】:

此詩是村居閑逸生活的寫照,作者隨手寫來平淡自然。詩的開頭寫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為納涼設景。前六句寫夏夜水亭納涼的筷感。七、八句寫由境界清幽想到彈琴,想到“知音”、從納涼過渡到懷人。最後寫希望友人能在身邊共度良宵而生夢。全詩感情細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富於韻味。“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句,納涼消暑之佳句。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五言古詩

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

群壑倏已暝。

鬆月生夜涼,

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

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

孤琴候蘿徑。

【注解】:

1.業師:業,僧人名字。師,禪師。

2.滿清聽:滿耳都是清脆的聲音。

3.煙鳥:暮煙中的歸鳥。

4.之子:這個人。

5.宿:隔夜。

【賞析】:

詩寫在山間夜宿,期待友人不至。詩的前六句,盡寫夜色;夕陽西下,萬壑蒙煙,涼生鬆月,清聽風泉,樵人歸盡,暮鳥棲定。後兩句寫期待故人來宿而未至,於是抱琴等待。這首詩所分布的色彩不斷變幻,境致清新幽靜,語言委婉含蓄。“鬆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兩句亦是佳品。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五言古詩

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

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

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