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段(2 / 3)

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京兆長安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曾任汜水尉、校書郎等職。後被貶官江寧丞,又貶龍標尉。安史之亂被刺史閭丘曉所害。《全唐詩》收其詩四卷,世稱王江寧,又稱王龍標。王昌齡是七絕妙手,《唐才子傳》稱他“詩家天子王江寧”。他的七絕可與李白並肩媲美,詩句洗煉,語言流暢,節奏明快,詞意蘊藉,在寫景抒情上達到了完美的境界。明代的李攀龍甚至推他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

塞下曲

樂府

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

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

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

鹹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

白骨亂蓬蒿。

【注解】:

1.黯黯:同“暗暗”。

2.臨洮:今甘肅岷縣一帶,是長城起點。

3.鹹:都。

4.“黃塵”句:此地從古到今都是一片黃沙茫茫。足,充塞。

【賞析】:

這首樂府曲是以長城為背景,描繪戰爭的悲慘殘酷。詩的前四句寫塞外晚秋時節,平沙日落的荒涼景象;不僅寫得雄渾闊遠,而且具有濃鬱的邊地風情。後四句寫長城一帶,曆來是戰場,白骨成丘,景象荒涼。自然會有胡應麟《詩藪》說:“李(白)寫景入神,王(昌齡)言情造極。”

關山月

五言樂府

李白

明月出天山,

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

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

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

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

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

歎息未應閑。

【注解】:

1.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

2.“漢下”句:西漢高祖劉邦曾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

3.胡:這裏指吐蕃。

4.戍客:守邊防的戰士。

5.高樓:指住在高樓中的戍客之妻。

6.未應閑:不會停止。

【賞析】:

這上一首含義深刻的非戰詩。開始四句寫得氣勢雄偉。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征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後四句寫征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歎息不止。景中含情,情中見景,使二者渾然融合。末四句與詩人《春思》中的“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同一筆調。而“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又與王昌齡的“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同步。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生於綿州彰明縣青蓮鄉。李白青年時即漫遊全國各地,天寶初年,因吳筠及賀知章推薦,唐玄宗召為翰林供奉承,但不久又賜金放還。安史之亂後,被牽連累,長流放於夜郎。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附當塗令李陽冰,公元762年病死於當塗。李白才華橫溢,性格豪放,刻苦向前人學習,善於從民間文學中汲取營養和素材。他的詩風格豪放,雄奇壯麗,表現了浪漫主義色彩,是繼屈原之後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稱之為“詩仙”。

子夜四時歌--春歌

五言樂府

李白

秦地羅敷女,

采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