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段(3 / 3)

穀口書齋寄楊補闕

五言律詩

錢起

泉壑帶茅茨,

雲霞生薜帷。

竹憐新雨後,

山愛夕陽時。

閑鷺棲常早,

秋花落更遲。

家童掃蘿徑,⑤思⑤兔⑤網⑤文⑤檔⑤共⑤享⑤與⑤在⑤線⑤閱⑤讀⑤

昨與故人期。

【注解】:

1.泉壑:猶山水。

2.茅茨:茅屋,此處書齋。

3.薜帷:薜荔爬滿牆頭,像帷幕一樣。

【賞析】:

這是邀約的詩,約楊補闕前來書齋敘談。詩前六句極力鋪陳穀口美景,極寫書齋景物,幽靜清新。雨後新竹,生機勃發,鳥語花香、晚山夕照,餘輝動人,秋花未落,仍有蓓蕾,如此境地,怎不促使楊補闕踐約前來?“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也不愧為寫景妙句。全詩氣態悠閑,幽景美情,令人向往。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五言律詩

韋應物

江漢曾為客,

相逢每醉還。

浮雲一別後,

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

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

淮上對秋山。

【注解】:

1.漢江:即漢江,流經梁州。

2.流水:喻歲月如流,又暗合江漢。

3.蕭疏:稀稀落落。

【賞析】:

這首詩寫久別十年之後的故人,忽然在淮水重逢的喜悅之情,感慨至深。寫相聚、痛飲和歡笑,寫環境、形貌和心思,是詩的主體。詩的結構細密,情意曲折,重點突出。這首詩寫聚帶給人的悲喜之情,跌宕起伏,情重意深。由舊時之聚而後聚,至當日之再聚而再聚,人生剽忽之感充分流露在字裏行間,傷感情懷溢於言表。蘅塘退士評此詩說:“一氣八折,八句如一句。”

韋應物

(737-?),京兆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十五歲即在宮廷中任玄宗皇帝侍衛“三衛郎”。屢仕為滁州刺史,終蘇州刺史。有《韋蘇州集》。韋應物是盛唐的山水田園詩人,他作詩仿效陶潛,稱為“效陶體”。他的詩寫景細致,寫情細膩,含蓄幽遠,恬淡自然。

賦得暮雨送李胄

五言律詩

韋應物

楚江微雨裏,

建業暮鍾時。

漠漠帆來重,

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

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

沾襟比散絲。

【注解】:

1.楚江:長江。

2.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市。

3.漠漠:水氣密布的樣子。

4.海門:長江入海處。

5.浦:水邊。

6.散絲:喻密雨。

【賞析】:

這是一首詠暮雨的送別詩。雖是微雨,卻下得密,以致船帆漲飽了,鳥飛緩慢了。寫暮雨,沒有做正麵直接描寫,詩人高在“山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木寫之;水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采用烘雲托月法。詩人摹寫了暮雨中才會出現的景象,將暮雨描寫得如在眼前。全詩無一“送”字,卻把送別的氣氛充分渲染出來。全詩一脈貫通,前後呼應,渾然一體。

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

五言律詩

韓翃

長簟迎風早,

空城澹月華。

星河秋一雁,

砧杵夜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