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段(1 / 3)

家。

節候看應晚,

心期臥已賒。

向來吟秀句,

不覺已鳴鴉。

【注解】:

1.簟(dian4):竹席。

2.澹:漂動。

3.空:形容秋天清虛景象。

4.砧杵(chu3):搗衣用具,古代搗衣多在秋夜。

5.心期:心所向往。

【賞析】:

這是一首酬答友人的贈詩,前半首寫秋夜澄明清朗,聲色俱全。頷聯屬對,尤其自然秀逸。頸聯寫更深夜闌,心期而不得入眠。末聯寫吟詠贈詩,不覺已鴉噪天曙,結構頗為嚴密。後半首寫友人的心靈之交。“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清新活潑,實屬佳對。這是一首頗具特色的贈答詩。

韓翃

(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天寶十三載(754)中進士,其詩多酬贈之作,為“大曆十才子”之一。曾在淄青及宣武節度使手下當過幕僚,最後當到中書舍人。明人輯有《韓君平集》。他的詩“芙蓉出水”(《中興間氣集》卷上),情感力度較弱,語詞意象清新。

闕題

五言律詩

劉脊虛

道由白雲盡,

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

遠隋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

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

清輝照衣裳。

【注解】:

1.闕題:闕通“缺”,即缺題。

2.“道由”句:指山路在白雲盡處,也即在塵境之外。

3.“閑門”句:門一開,便可見上山之路。

【賞析】:

詩寫暮春山中隱居讀書的幽雅情趣生活。詩以“暮春”為主題,白雲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渾,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靜多趣。這首詩通篇寫景,佳句疊出,把所見所聞如實道來,娓娓動聽,使人快樂無限。

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五言律詩

戴叔倫

天秋月又滿,

城闕夜千重。

還作江南會,

翻疑夢裏逢。

風枝驚暗鵲,

露草覆寒蟲。

羈旅長堪醉,

相留畏曉鍾。

【注解】:

1.翻:義同“反”。

2.羈旅:猶漂泊。

3.“相留”句:此名是說舊友難得一聚,徹夜長談,惟恐報曉的鍾聲響後又得分離。

【賞析】:

這首詩寫他鄉異地偶逢故鄉人的驚喜和因此轉濃的鄉愁,別有風味。寫他詩寫故人在秋夜月滿時,居然能偶集京城長安,感慨無限。因為相見非易,應作長夜之歡,故最怕曉鍾,擔心分手。“風枝驚暗鵲”以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的典故,暗寓鄉思。把“他鄉遇故知”的複雜心情抒寫得生動逼真。

戴叔倫

(732-789),字幼公,金壇(今屬江蘇)人,曾任新城令、東陽令等。明人輯有《戴叔倫集》。他的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也有一些反映民間疾苦的作品。

送李端

五言律詩

盧綸

故關衰草遍,

離別正堪悲!

路出寒雲外,

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

多難識君遲。

掩泣空相向,

風塵何所期?

【注解】:

1.李端:“大曆十才子”之一,盧綸的好友。

2.少孤:指自己早年喪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