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段(1 / 3)

唐詩中別開生麵。有《劉賓客集》。

沒蕃故人

五言律詩

張籍

前年戌月支,

城下沒全師。

蕃漢斷消息,

死生長別離。

無人收廢帳,

歸馬識殘旗。

欲祭疑君在,

天涯哭此時。

【注解】:

1.沒番:身陷吐番。

2.月支:指吐蕃。也作月氏(zhi1)。

3.沒:死。

4.蕃:吐蕃,古時西部少數民族建立的一個國家。

【賞析】:

詩是悼念為征戰覆沒於異域的故人,然而是存是歿,將信將疑。詩前半首從戌守寫到全軍覆沒,消息全無,死生不明。後半首是想象戰場衰敗和希望友人能不死生還。語真情苦,流露出非戰思想。詩句樸實,不飾雕琢。

張籍

(約766-約830),字文昌,吳郡(今江蘇蘇州)人,貞元十五年(799)中進士,曾任水部郎中、國子司業。他的詩長於敘事,以樂府詩最為著名,頗為白居易推崇。有《張司業集》。他既有輕快圓轉的民歌風格作品,也有平易流暢的樂府類作品,宋元人認為唐人樂府詩他應當是“第一”。

賦得古原草送別

五言律詩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注解】:

1.離離:曆曆,分明的樣子。

2.遠芳:伸展到遠處的草。

3.晴翠:晴日裏青翠的草色。

4.萋萋:茂盛的樣子。

【賞析】:

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並無確定。前四句重在寫草,是統寫,後四句則轉而寫別。古道、荒城在耀眼的綠色中離別的滋味,芳草也就結縭得滿是別離的的象征。“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旅宿

五言律詩

杜牧

旅館無良伴,

凝情自悄然。

寒燈思舊事,

斷雁警愁眠。

遠夢歸侵曉,

家書到隔年。

滄江好煙月,

門係釣魚船。

【注解】:

1.悄然:這裏是憂鬱的意思。

2.斷雁:失群之雁。

3.“遠夢”句:意謂做夢做到侵曉時,才是歸家之夢,家遠夢亦遠,恨夢歸之時也甚短暫,與下句家書隔年方到,恨時間之久,相對而益增客愁。

4.滄江:江的泛稱。滄,青綠色,因江水呈青綠色,故稱。

【賞析】:

這是羈旅懷鄉之作。詩人在遠離家鄉的旅客中獨宿,對著寒燈一盞,聽著孤雁哀鳴,無限鄉愁襲上心頭。漂泊異鄉的孤苦使他不禁羨慕起江上的漁家的自在生活。“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層,實乃千錘百煉的警句。全詩意境幽靜清朗,似娓娓道來,別有幽愁暗恨其中。

杜牧

(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大和二年(828)中進士後曾任弘文館校書郎,後又當過刺史、中書舍人等。他憂心國事,好談兵,曾注《孫子》。他的詩清麗峻爽,明媚流轉,常借詠史以諷當世,在晚唐詩壇上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他為“小杜”。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