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段(2 / 3)

馬戴

(生卒年及籍貫均不詳),字虞臣。會昌四年(844)中進士,曾當過太原等地節度使的幕僚,後來歸朝為太學博士。在晚唐詩人中,馬戴是一個很罕見的被後世詩論家一致稱讚的人。嚴羽《滄浪詩話》認為他的詩“在晚唐諸人之上”。他擅長五律,好用凝煉的語言刻琢景物,詩句清麗精巧。

楚江懷古

馬戴

露氣寒光集,

微陽下楚丘。

猿啼洞庭樹,

人在木蘭舟。

廣澤生明月,

蒼山夾亂流。

雲中君不見,

竟夕自悲秋。

【注解】:

1.楚丘:楚地的山丘。

2.木蘭舟:此因楚江而用《楚辭》中的木蘭舟。木蘭,小喬木。

3.廣澤:遼闊的湖泊,指洞庭湖。

4.雲中君:本《楚辭·九歌》篇名,為祭祀雲神之作,此也因楚江而想到《九歌》。

【賞析】:

此詩為《楚江懷古》五津三章的第一首。第一首雖題“懷古”,卻泛詠洞庭景致。詩人履楚江而臨晚秋,時值晚唐,不免“發思古之幽情”,感傷自身不遇。首聯先點明薄暮時分;頷聯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點出人來,竟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頸聯就山水兩方麵寫夜景,“夾”字猶見凝練;尾聯才寫出“懷古”的主旨,為後兩首開題,而以悲愁作結。全詩風格清麗婉約,感情細膩低徊。李元洛評曰:“在藝術上清超而不質實,深微而不粗放,詞華淡遠而不豔抹濃妝,含蓄蘊籍而不直露奔迸。”楊慎《升庵詩話》曰:“至如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雖柳吳興無以過也。晚唐有此,亦希聲乎!”

書邊事

五言律詩

張喬

調角斷清秋,

征人倚戍樓。

春風對青塚,

白日落梁州。

大漠無兵阻,

窮邊有客遊。

蕃情似此水,

長願向南流。

【注解】:

1.調(diao4)角:猶吹角。

2.梁州:當時指涼州,在今甘肅境內。

3.窮邊:荒遠的邊疆。

【賞析】:

此詩是寫作者遊曆邊塞的所見所聞。首聯寫邊塞軍旅生活和安寧,征人安閑無事;頷聯虛寫昭君墓秋來依然春風吹拂,梁州邊城一派日麗平和,再次伸述民族團結,邊防安定;頸聯寫滿心歡喜之情。極言廣漠邊塞無蕃兵阻擾,遊客到這裏觀光,反複渲染和平景象。尾聯抒寫作者“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民族團結的心願。全詩意境高闊而深遠,氣韻直貫而又抑揚頓挫,讀來回腸蕩氣,韻味無窮。

張喬

生卒年不詳,池州(今安徽貴池縣)人。唐懿宗鹹通年進士,但一生仕途坎坷。他與許裳、喻坦之、劇燕、吳罕、任濤、周繇、張[蟲賓]、鄭穀、李棲遠,號稱“十哲”,是當時有名的東南才子。黃巢起義,他隱居九華山中。其詩風清雅纖巧。

巴山道中除夜有懷

五言律詩

崔塗

迢遞三巴路,

羈危萬裏身。

亂山殘雪夜,

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

轉於僮仆親。

那堪正飄泊,

明日歲華新。

【注解】:

1.羈危:指漂泊於三巴的艱險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