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段(1 / 3)

是作者寓使南陵時的思家之作。在客去蟬休的寂寥秋夜,作者思家懷人,倚立久久。想到遠方的妻子已焦急得屢屢占夢,心生疑團了吧。詩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語言風格爽朗清淡,不雕飾,不造作。詩曲意婉轉,細細吟來,一種悲思綿綿的悲涼情味隨之而生。

北青蘿

五言律詩

李商隱

殘陽西入崦,

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

寒雲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

閑倚一枝藤。

世界微塵裏,

吾寧愛與憎。

【注解】:

1.北青蘿:可能是作者訪僧之處的地名或山名。

2.崦(yan1):指日沒的地方。

3.磬(qing4):佛寺中的一種銅樂器。

4.寧:為什麼。

【賞析】:

詩是寫訪僧忽悟禪理之意。作者在夕陽西下之時去尋訪一位孤僧,山路上隻見落葉紛飛、寒雲繚繞而杳無人跡,及至聽到夜色中傳來磬聲,這才找到倚著藤杖的老僧。訪的是孤僧,因而以“獨敲”、“一枝”、“人何在”等點出“孤”字來。最後兩句,實則是作者的憤語。以“微塵”照應“僧”字,處處緊扣題意,表現了詩人在苦悶彷徨之時,不滿現實,而向往佛家的消極情緒。

送人東遊

五言律詩

溫庭筠

荒戍落黃葉,

浩然離故關。

高風漢陽渡,

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

天涯孤棹還。

何當重相見,

樽酒慰離顏。

【注解】:

1.荒戍:荒廢的防地營壘。

2.“浩然”句:指遠遊之誌甚堅。

3.郢門山:即荊門山。

4.樽酒:猶杯灑。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評此詩說:“起調最高”。地傍荒涼古壘,時值蕭瑟金秋。此時此地送友遠行,別緒離愁,將何以堪?!兩句話陡然轉迭,寫友人遠行心懷浩氣而有遠誌,氣象格調,可謂不凡。頷聯兩句互文,寫得頗為開闊。意即:“初日高風漢陽渡,高風初日郢山門。”漢陽、郢門相去千裏,豈可同時盡取眼中?隻是統指荊山楚水,展示遼闊雄奇境界而已。頸聯對友人遠去前程深表關懷,並寄托對他的懷念。末聯當此送別之際,想見重逢之喜,對酒當歌,一慰離顏。這首詩寫送別而不悲離愁,收放自如,在溫庭筠豔麗的詩風中別具一格。

溫庭筠

(801-866),原名岐,字飛卿,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生於[雩阝](今陝西戶縣)。曾考進士未中,由於他放浪不羈,傲慢尖刻,一直仕途不順。清薛雪《一瓢詩話》把他看作“晚唐之李青蓮”。他的詩辭藻華麗,一些詠史之作則蒼涼雄渾,後人輯有《溫庭筠集》。

灞上秋居

五言律詩

馬戴

灞原風雨定,

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

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

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

何年致此身?

【注解】:

1.定:停止。

2.郊扉:猶郊居。

3.致此身:意即為國君盡力而不顧自身。

【賞析】:

詩寫客居霸上而感秋來寂寞,情景蕭瑟。首聯寫灞原上空蕭森的秋氣,秋風秋雨已定,雁群頻飛。頷聯寫在他鄉異土見落葉和寒夜獨處的悲淒。頸聯寫秋夜寂靜,臥聽滴露,孤單無依,與僧為鄰,更進一步寫出孤獨的心境。末聯抒發詩人的感慨,也是詩人壓抑不住的心底呼喊。表達懷才不遇,進身渺茫的悲憤。寫景樸實無華,寫情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