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段(1 / 1)

不能定。其實列人物者,謬也。姑無論理勢當否,

試問人物之例,統載古今,方誌既以前代帝王後妃,列於人物,則修京兆誌者,

當以本朝帝後入人物矣。此不問而知其不可。則陸誌人物之首後妃,殊為不謹嚴

也。

至於篇末,與傅維議,其初不過所見有偏,及往複再辨,而強辭不準於情

理矣。其自雲:“名臣言行,如樂毅、曹彬,章章於正史者,止存其略。”維

則謂“三代以上聖賢,事已見經籍者,史遷仍入《史記》,史遷所敘孝武前事,

班固仍入《漢書》;不以他見而遂略。前人史傳文集,荒僻小縣,人罕盡見,藝

文中如樂毅《報燕王書》、韓維《僖祖廟議》,不當刊削。”其說是也。陸氏乃

雲:“春秋人物,莫大於孔子,文章亦莫過於孔子。《左傳》於孔子之事,不如

叔向、子產之詳,於孔子之文,不如叔向、子產之多;相魯適楚,刪書正樂,事

之章章於萬世者,曾不一見;《孝經》、《論語》,《文言》、《係辭》,昭昭

於萬世者,曾不一見。以孔子萬世聖人,不必沾沾稱述於一書,所以尊孔子也。”

此則非陸氏之本意,因窮於措辭,故為大言,以氣蓋人,而不顧其理之安,依然

詆毀陽明習氣矣。《左傳》乃裁取國史為之,所記皆事之關國家者,義與《春秋》

相為經緯。子產、叔向,賢而有文,又當國最久,故晉鄭之事,多涉二人言行,

非故詳也,關一國之政也。孔子不遇於時,惟相定公為郟穀之會,齊人來歸汶陽

之田,是與國事相關,何嚐不詳載乎?其奔走四方,與設教洙泗,事與國政無關,

左氏編年附經,其體徑直,非如後史紀傳之體,可以特著道學、儒林、文苑等傳,

曲折而書,因人加重者也。雖欲獨詳孔子,其道無由,豈曰以是尊孔子哉?至謂

《孝經》、《論語》、《文言》、《係辭》不入《左傳》,亦為左氏之尊孔子,

其曲謬與前說略同,毋庸更辨。第如其所說,以不載為尊,則帝典之載堯舜,謨

貢之載大禹,是史臣不尊堯、舜、禹也;二南正雅之歌詠文武,是詩人不尊周先

王也;孔子刪述《詩》、《書》,是孔子不尊二帝三王也,其說尚可通乎?且動

以孔子為擬,尤學究壓人故習。試問陸氏修誌初心,其視樂毅、曹彬、韓維諸人, #思#兔#網#

豈謂足以當孔子邪?

又引太史公《管晏傳讚》有雲:“吾讀《管子》、《牧民》、《山高》、

《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

可見世所有者,不必詳也。此說稍近理矣。然亦不知司馬氏之微意,蓋重在軼事,

故為是言。且諸子著書,亦不能盡裁入傳,韓非載其《說難》,又豈因其書為世

所有而不載耶?文入史傳,與入方誌藝文,其事又異。史傳本記事之文,故裁取

須嚴;而方誌藝文,雖為俗例濫入詩文,然其法既寬,自可裁優而入選也。必欲

兩全而無遺憾,餘別有義例,此不複詳。

2003.03.03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小小安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