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段(1 / 2)

○書灤誌後

家存《灤誌》四帙,板刻模糊,脫落顛倒,不可卒讀;蓋乾隆四十七年,主

講永平,故灤州知州安嶽蔡君薰,欲屬餘撰輯州誌,因取舊誌視餘,即其本也。

按《明史·藝文誌》,有陳士元《灤州誌》十一卷。陳字養君,湖廣應城人,嘉

靖甲辰進士,曆灤州知州,有盛名;著述甚富,多見《明誌》,而史不列傳。

《應城縣誌》,有傳而無書目;然縣人士至今猶侈言之。餘少僑應城,求其所著,

一無所見。聞前知縣江浦金テ,盡取其家藏稿以去,意甚惜之。今此誌尚稱陳君

原本。康熙中,知州侯紹岐依例續補,雖十一卷之次,不可複尋,而門類義例,

無所改易。篇首不知何人撰序,有雲:“昔宦中州,會青螺郭公議修《許州誌》。

公曰:‘海內誌書,李滄溟《青州誌》第一,其次即為《灤誌》。’”似指陳君

原本而言。其書與人,均為當世盛稱,是以侯君率由而不敢議更張也。今觀其書,

矯誣迂怪,頗染明中葉人不讀書而好奇習氣;文理至此,竟不複可言矣。陳君以

博贍稱,而《灤誌》庸妄若此,其他著述,不知更如何也。而郭青螺氏又如此妄

讚,不可解矣。

其書分四篇:一曰世編,二曰疆裏,三曰壤則,四曰建置。世編用編年體,

仿《春秋》書法,實為妄誕不根。篇首大書雲:“帝嚳氏建九州,我冀分。”傳

雲:“書者何?誌始也。”雲雲。以考九州分域,又大書雲:“黃帝逐葷粥。”

傳雲:“書葷粥何?我邊郡也。”又大書雲:“周武王十有三祀,夷齊餓死於首

陽,封召公於燕,我燕分。”此皆陳氏原編,怪妄不直一笑。《春秋》,魯國

之書,臣子措辭,義有內外,故稱魯為我,非特別於他國之君。且魯史既以國名,

則書中自不便於書國為魯,文法宜然,非有他也。郡縣之世,天下統於一尊,珥

筆為州縣誌者,孰非朝廷臣子,何我之有?至於公傳經,出於經師授受,隱微

之旨,難以遽喻,則假問答而闡明之,非史例也。州縣之誌,出於一手,撰述非

有前人隱義,待己闡明,而自書自解,自問自答,既非優伶演劇,何為作獨對之

酬酢乎?且劉氏《史通》,嚐論《晉紀》及《漢晉春秋》,力詆前人摩擬無端,

稱我與假設問答,俱在所斥。陳氏號為通博,獨未之窺乎?國史且然,況州縣誌

乎?周武王十有三祀,文尤紕繆。殷祀周年,兩不相蒙。《洪範》為箕子陳疇,

書法變例,非正稱也。陳氏為夷齊之故,而改年稱祀,其下與封召公,同蒙其文,

豈將以召公為殷人乎?且夷齊不食周粟,餓死首陽,蓋言不受祿而窮餓以死,非

絕粒殉命之謂也。大書識其年歲,不亻真甚乎?即此數端,尚待窺其餘乎?

其世編分目為三:一曰前代,二曰我朝,三曰中興。其稱我朝者,終於世宗

嘉靖二十八年;其題中興者,斷始嘉靖二十九年,實亦不得其解。疆裏之目有六:

曰域界,曰理製,曰山水,曰勝概,曰風俗,曰往跡。壤則之目有七:曰戶口,

曰田賦,曰鹽法,曰物產,曰馬政,曰兵政,曰驛傳。建置之目十一:曰城池,

曰署廨,曰儒學,曰倉庫,曰鋪舍,曰街市,曰坊牌,曰樓閣,曰橋渡,曰秩祀,

曰寺觀。而官師人物,科目選舉,俱在編年之內。官師則大書年月,某官某人來

任;其人有可稱者,即仿《左傳》之例,注其行實於下。科目則曰,某貢於學,

某舉於鄉,其中某榜進士;其有可稱者,亦同官師之例,無則闕之。孝義節烈之

得旌者,書於受旌之日。而ウ修之儒,能文之士,不由科目,與夫節孝之婦,貞

淑之女,偶不及旌,則無入誌之例矣。

尤有異者,侯君續陳之誌,於明萬曆四十七年,大書我太祖高皇帝天命四年

己未,分注前明年號於下;複大書馮運泰中莊際昌榜進士,又書知州林應聚來任。

夫前明疆宇,未入我朝版圖;國朝史筆,於書明事,不關於正朔者,並不斥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