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段(1 / 3)

看到牆上那樣悲壯又那樣恬淡的山與水,餘光中的詩就來到我的心中了:

與永恒拔河

輸是最後總歸要輸的

連人帶繩都跌過界去

於是遊戲終止

——又是一場不公平的競爭

但對岸的力量一分神

也會失手,會踏過界來

一隻半隻留下

腳印的奇跡,愕然天機

唯暗裏,繩索的另一頭

緊而不斷,久而愈強

究竟,是怎樣一個對手

踉蹌過界之前

誰也未見過

隻風吹星光顫

不休剩我

與永恒拔河

在回去的路上,我一麵開車,一麵想著這首詩,想著牆上的那些畫,想者席德進孤單的一生,想著他的悲壯的反抗,熱淚終於流了下來。

是英雄啊!是一個當之無愧的英雄啊!在他寂寞地奮鬥的路上,有誰扶持過他一把呢?我們可以說他孤僻,說他狂傲,說他對金錢的計較,然而,在他咬著牙為一個理想而堅持著的時候,又有誰會安慰過他,幫助過他呢?

有誰想過,他也會是父母懷中愛嬌的孩子,他也會有過一段黃金般的童年,若他自己不說出來,我們有誰能知道他的悲歡離合呢?

有誰能知道,在那樣冷酷刺人的外表之下,也是藏著一顆一樣柔軟的心呢?我們之中,又有誰會試著真正去了解他呢?

不過,也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勇者必先要能忍受孤獨,也許是因為他肯"舍",所以他才能"得"。

而在這世間,有什麼是他真正想得到的呢?

我不知道,我也不敢去問他,在這裏,我隻能寫下我心裏的敬意。我知道的是:這是向一位孤獨的藝術家的敬禮。

永恒的盟約

——讀豐子愷的"護生畫集"

平日雖說是一個比較敏[gǎn]的人,卻也並不是見什麼都會感動的那一類。可是,一套"護生畫集"放在案頭,看一眼就有一眼的酸熱,翻一回就有一回的柔情;所以,我想,世間事大概都能從這裏得到一些解釋了。

我不是佛教徒,雖然因為是中國人,自然而然地對佛教有一種親近的感覺,但卻不是因為這樣而感動的。我的意思是說:一本畫感人之處,有時候是它的文字、有時候是它的內容、有時候是它的插畫;而這一套護生畫集感動我的地方,卻是從第一集到第六集之間的五十年的時光和所有的滄桑。

想一想,五十年的歲月裏,一個藝術家大半生的時間,都是為了還一個許下的心願而努力;努力地搜集材料、努力地構思、作畫、配詩;所為無他,隻因為曾經答應過一句話:"世壽所許,定當遵囑。"隻因為要向他年輕時就跟隨著的老師表達他的敬意與愛意,於是,從卅一歲畫到七十八歲。想一想,大半生的時間,都在為了實踐一個永恒而美麗的盟約,在升平時代,已經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了,更何況是身在五十年來的中國,那個我們都知道的曆經千劫百難的中國。

因此,藝術家所受的苦,也必更千百倍於常人所受的苦了吧?因此,這套畫的最後終於能夠出版,並且能夠放在我們這麼多中國人的案頭,應該也可以算做是一個神話般的奇跡了吧?但是,你能說它隻是神話而已嗎?在這麼多尋找它、推介它、印製它、保存它的有心人所做的種種的努力之後,你能說它僅僅隻是神話而已嗎?

要怎樣來形容這些人的努力呢?我想,這世間一定有些事是我們所無法了解,最後恐怕也隻有相信,是有一種超乎一切之上的力量在安排著我們所有的一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