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奔赴瓜州的途中,胡杏林的臉色有些難看,雖然他是文官知府,但對於即將到來的戰爭,他並不畏懼。
臉色難看的原因是他不知道應該參與哪一場戰爭。
金陵也被圍城了,傳消息的人稟明,攻打金陵的正是典章本人。金陵是國都,雖說有十萬大軍坐鎮,典章隻有區區的四萬人,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長春挨著瓜州,很近,不足三日,他便可抵達,但究竟是去瓜州還是去金陵,他有些拿不定主意。
姑蘇離得有些遠,就是急行軍,也需小半月的時間才能奔赴金陵,若是在這之間有了些許閃失,江南道的大好局勢,便功虧一簣。
他是長春知府,吳崇喜是長春吳家的家主。
他倆的關係自年輕時就很好。
胡杏林坐在馬背上,朝北望去,歎了一口氣,然後伸出了手,“傳我軍令,奔赴金陵!”
瓜州失了,吳崇喜死了,都並不妨礙大局。
但是金陵有了閃失,江南道的局勢就完全奔潰了。
該死的典章。
這完全是同歸於盡的打法。
.......
瓜州知府近來對兩淮直隸總督宇文靖有些不滿,江對麵的戰況已經傳到了兩淮。
典章分軍兩路攻打瓜州和金陵,此刻,正是扭轉戰局的大好時機。
兩淮廣陵府,如今有靠近二十萬的大軍,之後還有中原河南郡的石敢當十萬大軍坐鎮。
若是兩淮出兵,也分兵兩路南下,那麼朱明構建的金陵到瓜州的東西防線便毀於一旦。
這一戰,雖然有些冒險,但是瓜州知府賈本道覺得值得冒險。
宇文靖卻不同意。
宇文靖也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勝負在五五開之間。
關鍵是,若是戰敗,兩淮道之後還有中原石敢當的步軍,還有諸王的守軍,未曾不有一戰的實力。
而朱明輸不起,所以這個險值得冒。
任何有軍事眼光之人都願意嚐試,宇文靖也不例外。他已經收到了朝廷的信息。
聖上對於此事依舊沒有表態,兵部尚書王博催促他向江南進軍,但是他始終不為所動。
原因,自然是娘娘在臨行前的交代。
娘娘的交代隻有一句話。
典章的軍隊死傷殆盡的時候,才是兩淮出兵的時候。
這些事情,宇文靖沒辦法和賈本道說。就是說了,賈本道也會埋怨娘娘不顧國家社稷。
胡世海走的時候說的很清楚,六部挺缺人的,尤其是兵部,在王博的手中一直沒什麼作用。
宇文靖在兩淮道上熬了十年,因為江南的出身,入京一直無望。當他得知褚向浩之子褚仁傑破格進入內閣後,他也開始對京城躍躍欲試起來。
這場戰爭,對於自己來說,是個跳板。
一想到自己也可以縱橫朝堂之上,他就忍不住興奮,身軀微微的顫抖起來。
他知道,當下,自己一定要穩住。
......
金陵城的守城戰打的異常慘烈,典章似乎真的不要命似的,兩天打下來,四萬大軍就損失了一萬。
作為守城的一方,金陵守軍更是折損了三萬。以一萬人換取三萬人,這又是一場教科書式的經典戰役。
朱明對此並不著急,損傷掉的三萬人馬中,多是臨時征召過來的金陵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