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凡事得繞圈(1 / 2)

大梁自太祖皇帝立國之初,便重用宦官。

之所以重用宦官,是因為太祖皇帝害怕步了大明皇朝的後塵。大明滅國之後,很多人都想不明白。我大明有雄師百萬,北拒蠻族,有天下文士,流傳百年,有英明賢君,愛民如子,但怎麼就亡了。

亡國亡的莫名其妙。

太祖皇帝知道,不管是哪朝哪代,曆任皇帝都有個通病,就是看上去知道很多,但實際上什麼都不知道。

他們知道的,都在奏折裏,在朝堂上,在朝政辯論中。所以太祖皇帝向來不太信任朝堂上自己聽到的。

蕭家皇室,自然也有家訓。

其中第一條,隻有當上皇帝以後,坐在勤政殿上,才能知道。

那條家訓就刻在龍案上。

天下事不可盡知,天下事不敢不知。

這句話分兩行占據了龍案最顯赫的位置。

看上去很矛盾,但隻有坐上這張椅子的人才能明白太祖皇帝的良苦用心。

前一句話說的是事實,後一句話說的是態度。

所以,先皇設立了暗衛。

蕭成渝聽了周若彤的,設立了內閣。

內閣自然是不夠的,這就有了司禮監。

司禮監一向被譽為消息最靈通的地方,對朝臣來說,天下的消息固然重要,但再重要,也比不上皇帝的消息重要。

就比如說,中原某個郡的百姓吃了什麼,關他們屁事。但皇帝昨晚上吃了什麼,則很重要了,如果吃壞了肚子,那皇帝今天的心情就很可能不好,聰明的百官就該知道,今天應該少說話。

但哪怕少說話,甚至不說話,皇帝還是會發脾氣,百官們於是就會常常說,伴君如伴虎啊。

他們不知道的是,皇帝昨天坐在馬桶上拉肚子的時候,想到的恰恰是中原某個郡的百姓吃了什麼的問題。

這兜兜轉轉的一圈子,很多人花了一輩子,都繞不明白。周霖宜能繞的明白,所以他才能在右相的位置上待了二十年。誰知最後,他繞的還是不夠厲害,老皇帝臨終一手,把所有人都坑了,但老皇帝沒繞明白的是,他死了以後,事情終歸會脫離他的控製,所以恒王把老皇帝也坑了。

這些事情,不足為外人道也。

但司禮監的重要性,大家仍舊心知肚明。

小太監瞧了一眼窗外,低聲說道:“公公,內務府的褚大人來回都繞了八圈了。”

宗養才喝了一口茶,在心裏歎道,果然商人不適合為官。怎麼說也四五十歲的人了,還比不上你那二十不到的兒子,丟不丟人。

馮保保放下茶盞,悠悠的說道:“廣儲司送的馬奶酒,到了沒?”

那太監聞言,頓時笑道:“回公公的話,都給您留著呢。”

馮保保反手就是一個巴掌,怒道:“那是聖上賜給齊王殿下的,什麼叫給本公公留著?”

小太監一個哆嗦,慌忙跪在地上,一個勁兒的磕頭加掌嘴,直道在也不敢了。

馮保保歎了一口氣,心想,都整掉了一批人了,怎麼宮裏留下的這批還是有些蠢。

娘娘說的果然對,這群新人,良莠不齊,要不是借著那檔子事趕走了一批,今後還不知道會捅出什麼天大的簍子來。

馮保保平複了一下心情後說道:“備車,準備去齊王府。”

“小的這就去辦。”

褚向浩在門口來回的溜達,不時的朝裏麵張望,始終不見馮保保的人影,心中不禁有些納悶。

恰巧,一個臉紅的小公公急急的跑了出來,褚向浩見狀,立刻上前抓住了小公公,笑道:“公公,馮總管在不在?”

那小太監剛剛被打了一耳光,心裏正不爽。在內務府,馮保保貴為大總管,壓著六大商人一頭,是以太監們對這些內務府的人也趾高氣昂。

那太監沒好氣的說道:“你扯我作甚,去去去,公公忙著呢,沒空搭理你。”

褚向浩悄悄地塞了一張銀票,那小太監低頭一看,乖乖,一千兩,頓時換上了笑容,說道:“原來是慶豐司的褚大人,小的剛剛一時著急,沒看清楚,大人莫怪。”

褚向浩揮了揮手,笑道:“什麼大人呀,公公莫要折煞我。內務府司禮監本就是一家嘛。公公這麼著急,這是往哪裏去啊?”

那小太監立刻壓低了聲音說道:“大人,咱家給您透個底,公公目前在宮裏不方便見客,當下領了聖旨要去齊王府上,大人知道該怎樣做了吧?”

褚向浩立刻鬆了手,又塞上一張銀票,笑道:“多謝公公了。”

那太監捏了捏銀票,笑道:“大人太客氣了。”

站在窗前看到一切的馮保保歎了一口氣,心想著宗養才倒是會辦事,羊撿肥的挑。但是這宮中辦事的,哪能八麵玲瓏,人太軟,自然被人欺。礙著褚仁傑那層關係,本公公也該提點提點這個金陵首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