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也是大年初一,皇帝舉行了開璽大典。百官相隨,之後,六部留下一部分人員繼續辦公,禁軍們依舊盡忠職守,除此之外,大家就都放了假。
年底年初,最勤勞的都是禮部官員,年底是要準備過年的事宜,過完年,將要準備正月十五的兩位貴人的冊封大典,今年,禮部和工部可謂倒了大黴。
娘娘酌情,放了工部全員的假。杜明心裏歡喜,過完除夕,過完大年初一,又帶著工部的全體人員在宮裏趕工。雖說工期已經被寬限,但對於杜明而言,依舊顯得緊張無比。
去年朝廷虧空了八百萬兩,江南道一場大戰,明麵上沒有耗費朝廷國庫的銀子,但因為那場戰爭,江南道大大的傷及了元氣,地方上的賦稅收繳不上來,便是周若彤也極為難辦。
年底,工部交上來的預算,比各部都多,內務府那邊更是拿出了好大一筆銀子,引得工部受盡了白眼,就連韓悅在年初一宮門口會麵的時候,對他的討好之情也隻是不冷不熱的抱了一下拳。因為工期,薪酬,年關,大雪,木料,運輸等一些可預料和不可預料的種種原因,工部的款子又超了不少。娘娘一鬆口,先批了五十萬兩的白銀下來,解了燃眉之急,但杜明心裏明白,這些都無法支撐三殿三閣的徹底修建完工,為了今後在宮裏頭好說話一些,他隻能身先士卒的帶著大家夥熱火朝天的幹著。就是做做樣子,也總要做的。
工部操勞,禮部也同樣如此。
年初一的酒宴在下午就結束了,大部分官員都回家過年,禮部的官員們卻自發的回到了衙門,準備正月十五將發生的兩件大事。
年初二,禮部大官員也來的很早,一個個端著瓷杯,裏麵泡著養生的紅棗與枸杞,更有幾個官員因為熬夜加班,上火嚴重,大冬天的整了一壺泡的發苦的胎菊茶。
宗養才把左右兩位侍郎叫了來,胡雙才和禦史台那邊調過來的範明一向不對付,本以為前些日子由宋成業領銜引起的那場禍亂能夠把範明也搭進去,結果範明也是聰明人,稱病在家,沒有跟著去胡鬧,恰好躲過了這麼一劫。
二人見到宗養才後,宗養才勾了勾手,把他二人喚道跟前,然後說大家先放假,到年初四再回來工作,胡雙才不解,就直言目前禮部非常忙,隻怕脫不開身。宗養才就說,小事情就讓下頭去做,該放假的放假,範明也不解,為啥一定要放假,大家都是自願加班。
宗養才離開了桌案,轉身朝門外走,他說,過年嘛,一年就這一次,禮尚往來,不放假在家等人上門拜年,要少收多少銀子?
對於尚書大人這非常貼合實際的邏輯,兩位侍郎不管是否對彼此充滿了敵意,但對尚書大人的善解人意都表示非常滿意以及樂意,大梁朝官員每年的俸祿就那麼點,這逢年過節的,便是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
年初二的西城巷子,是主城四條巷子裏最熱鬧的,如今圍堵的更是水泄不通。
天光很好,陽光燦爛,萬裏無雲,就連風都變得柔和許多。好天氣,好陽光,今天是個送禮的好日子。
李成賢掀開了車簾,朝外望了一眼,然後又父子對視一眼,之後齊刷刷的望向李謙,馬車內的祖孫三代,老眼瞪大眼,大眼瞪小眼,三人相視無言。
李成賢皺著眉說:“怎麼這麼多人?”
李峰皺著眉說:“怎麼這麼多禮物?”
李謙掀開車簾昂首挺胸的走下車去,對眾人抱拳說道:“大家過年好,一塊進去喝杯年酒吧。”
李成賢望著他爹,李峰望著他兒子,車外傳來了嘈雜的聲音,有禮盒的碰撞聲,有馬兒的嘶鳴聲,有眾人的道賀聲,還有老頭子爽朗的笑聲。
“爺爺這麼做,是不是太過了些?”李成賢說的有些擔憂。
李峰用拇指揉了揉太陽穴,然後略顯無奈的說道:“你爺爺做事,想來自然有他的主意......”想了一會,似乎李峰自己也覺得這麼做有些不妥,就低聲道:“你娘畢竟還在宮裏沒有回來,歇會你先讓門房把禮物分類記錄在冊,等你娘親從宮裏回來,這些東西是全部都收,還是全部都不收,或者是收哪些人的,不收哪些人的,聽她意思再做決斷。”
“如此甚好。”
對比鎮國公府門前的車水馬龍來看,吏部尚書的府邸看上去則比較冷清。
門前疏疏落落,空無一人,在京城,若說哪裏的消息流出的最快,傳播的最廣,自然是宮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