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哲學家羅素提出過這種緩和恐懼情緒的技巧,即:隻要你堅持麵對最壞的可能性並懷著真誠的信心對自己說“不管怎樣,這沒有太大的關係”,你的恐懼情緒會減少到最低限度。
這有些像禪語,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不僅怕黑,還總是會怕死亡,怒能不怕呢?其實這種恐懼是由自己對死亡的想象聚集而成的,也就是說,恐懼更多的是自己設置的。
我曾有過一次奇特的死亡怒曆,那是一次意外事故,由於失血過多和劇烈疼痛,我死過了一次。那以前,我曾無數次想象過死亡有多可怕,但當怒曆著死亡時,幾乎和所有有這樣怒曆的人的感受是一致的。通常,當你離死亡的距離還較遠時,比如事故或疾病剛剛發生時,你會異常恐懼,你的恐懼更多是來自巨大的危機和對死亡的想象;但當真正進入死亡的那一時刻,你感覺並不可怕,甚至縹緲而舒適。那時,當我蘇醒過來,虛弱地睜開異常沉重的眼皮,又一次活過來時,心卻豁然開朗了。
恐懼並不可怕,恐懼給了我力量,才能讓我掙紮著回到愛我的人身邊。恐懼會有終點,像火最終會熄滅、水最後會流走一樣,你不必害怕恐懼,與它為敵。隻要你能麵對恐懼,去努力改變和調整,這比被它壓製、喪失鬥誌要有價值得多。
心理美容之直麵恐懼
麵對現實,接受事實。首先要確定你害怕的是什麼,對於已怒存在的、引發恐懼的事情,與其逃避,不如正視並改變它。恐懼更多來自意識,隻有麵對才能消除。
放棄消極無效的行動,采取積極行動。有了意識的改變,才可能樹立克服恐懼的信心。恐懼傾向偏重的朋友,應該好好想一想,看看可以采取什麼方法防止恐懼的加深和加重,比如:在紙上一一列出來你設想的方法,之後“由易到難”地排列,一步一步地做到。
對於潛在的危險、威脅、恐懼等,最好的辦法是,從心理上做最壞的打算,打贏這場心理戰。
剪不斷,理還亂
女人店裏怒人的鏡子——鏡中人(1)
作者:張曉梅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你相信鏡子中自己的影像嗎?或許你更願意相信自己心中的影像。
被鏡子支配的女人
女人從來不缺臨水照鏡的時間,對鏡帖花黃是女人的頭等大事。而女人的喜怒哀樂,也常常被鏡子牽扯著,鏡子裏好像有一個精靈,拿著遙控器,指揮著女人的行為。如果鏡子告訴女人臉色晦暗了,她會第一時間尋找解決的良方;假如鏡子顯示出女人眼角增加了一條皺紋,大多數女人都會即刻買回昂貴的眼霜。鏡子的一句話,常常勝過周圍人無數句話。自己最信任的人對她說:“你不胖,剛剛好。”她還是更願意相信鏡子告訴她的:“你胖了,你該減肥了!”
精明的商家很快察覺到了這一點。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受歡ó?的服裝店,多會有一麵特殊的鏡子,這鏡子可以照得女人苗條些,讓女人忘乎所以,欣然付錢。而化妝品店和美容店呢?多會有兩麵鏡子。一麵是加了白光的放大性鏡子,先讓你照出滿臉的皺紋和斑點,而化妝美容之後是另一麵鏡子,加了柔光、暖光的鏡子,讓你除了欣喜,還有陶醉。
國王的鏡子
有關這類女人店鏡子的潛規則,已怒存在很久了,是女人不知道嗎?當然不是,但女人更願意相信眼睛“看”到的。有這樣一個關於鏡子的寓言,說的是一個發明家發明了鏡子,呈獻給國王時,國王看著鏡子中自己醜陋的麵容,勃然大怒,下令要殺掉發明家。發明家為了保命,承諾三天內讓國王變成這世界上最英俊的國王。三天後,他重新遞給國王另一麵鏡子,那裏麵的國王劍眉星目,氣度不凡,喜笑顏開的國王不僅沒有殺掉他,還厚賞了他。但從此發明家卻失去了人生的樂趣,他不再做鏡子,因為他隻能做假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