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單傑的老爸——單雄信(1 / 2)

作品相關 單傑的老爸——單雄信

單雄信(581-621)姓單名通字雄信,家住山西潞州(長治)天堂縣城南八裏二賢莊赤發靈官,祖籍曹州單父(單縣)人,少勇健。隋末入瓦崗起義軍,手使金頂棗陽槊,胯下騎閃電烏龍駒。人稱:赤發靈官,一柄金釘棗陽槊,勇冠三軍。武藝出眾,仗義疏財,深孚眾望,性格倔強,不屈不撓,慷慨赴難,是一個讓人“服氣”的曆史人物。617年,任左武侯大將軍。618年,率軍投降王世充,被稱作飛將,“雄信驍捷,善用馬槊,名冠諸軍,軍中號曰飛將”。620年,李世民率軍包圍東都。單雄信與尉遲敬德交戰,被刺墜馬。次年,李世民克東都,王世充降唐,單雄信被殺。

單雄信形象的曆史演變

1、唐宋時期:驍將與逆賊

有關單雄信的生平事跡,《舊唐書》卷53《李密傳單雄信附傳》有簡略記載:“單雄信者,曹州人也。翟讓與之友善。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密軍號為‘飛將’。密偃師失利,遂降於王世充,署為大將軍。太宗圍逼東都,雄信出軍拒戰,援槍而至,幾及太宗,徐喝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懼,遂退,太宗由是獲免。東都平,斬於洛陽。”《尉遲敬德傳》裏還記載了單雄信曾在禦果園追殺李世民,後為尉遲所敗。此外,《李傳》還記錄了“割股啖肉”一事。段成式《酉陽雜俎》所載單雄信故事則富有傳奇色彩:“單雄信幼時,學堂前植一棗樹。年至十八,伐為槍。長丈七尺,拱圍不合,刃重七十斤,號為寒骨白。”可見當時單雄信是作為英雄人物形象,其事跡為人們傳誦,並傳奇化。從上述史料可以看出,單雄信武藝高強,是一名驍將,可能是當時“山東豪傑”中的一員,他與唐開國功臣李績情深意重,在當時是一個頗有影響的人物。因此,他作為一名反唐的將領,卻得以列入正史傳記。他曾放過李世民一命,卻終遭斬首。在宋代,對單雄信的評價出現了明顯的分歧。《資治通鑒》完全否定了單雄信,而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裏又把單雄信尊為神靈,民眾為他立廟,並祭祀他。據此可見單雄信在宋朝民間社會的影響極深,其事跡逐漸被傳奇化。

2、元代至明前期“賣國奸賊”

在元雜劇中,單雄信被醜化而成為反麵角色。尚仲賢《尉遲恭單鞭奪槊》寫單雄信“逞大膽心懷奸詐”。他為了追殺李世民以立功,不顧與徐茂功的結義之情,割袍斷義。說:“往日咱兩個是朋友,今日給為其主也,……你若再趕將來,我一劍揮之兩段。”這一故事歪曲史實,將單雄信塑造成為一個利欲熏心、無情無義的小醜。《大唐秦王詞話》是據宋元明前期“說唐”題材說唱文學編寫而成的一部話本。書中單雄信的形象緊承元雜劇而來,並完全被醜化。它新增的單雄信兩個材料:(一)“懷奸賣國”。單雄信原是李密手下的“五虎將”之一,往河南催糧,中了王世充的美人計,結果降鄭,做了王世充的駙馬。然後,他詐病回金墉,在魏、鄭交兵之際,放鄭兵入金墉城。他洗蕩李密宮院,“把皇後、太子、嬪妃,盡行斬盡不留”(第11回)。隨後,將李密眾家眷押解回鄭,脅迫眾將降鄭,事後卻又阻止王世充給他們加贈官職,讓他們以半俸閑住長隨營。(二)問斬之際貪生怕死。單雄信被唐兵擒拿,臨斬之際,怕死求饒,請求徐茂功為他“善言一解”(第44回),遭到徐茂功的拒絕。單雄信死後托生為蓋蘇文,二十年後再與唐為敵。《大唐秦王詞話》將單雄信塑造成了十惡不赦的“奸賊”:他賣主求榮,直接導致瓦崗事業的瓦解;他艱險殘暴,嗜血成性,其殘忍令人發指;他追逐名利,不重情義。這些不但不符於史實,更令鍾愛於隋唐英雄的讀者感到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