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晚明至清代:綠林豪傑
《隋史遺文》是晚明文人袁於令在說唱文學“舊本”基礎上改編而成的一部通俗小說。書中單雄信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他由一個反麵形象變成了一個被肯定、謳歌的正麵形象,這一形象融入了底層民眾的一些思想意識。首先,單雄信的身份發生了變化。《隋史遺文》揭露他的真實身份,是綠林首領。其次,《隋史遺文》充分展示了單雄信的俠義品格。他的扶危救弱,患難相扶,榮辱與共的精神,是市井民眾所推崇、敬仰的倫理準則——“義”的體現。第三,《隋史遺文》表現了單雄信的複仇意識。李淵曾誤殺單雄信之兄,單雄信從此與李家結下深仇,故而與唐王朝反抗到底,至死不降唐。清代中期通俗小說《說唐全傳》中單雄信的形象成了底層民眾的代言人。《隋史遺文》和《說唐全傳》完成了對單雄信形象的最後塑造,至此,單雄信作為一個悲劇性英雄形象已深入人心。他豪俠仗義、扶危濟困、忠誠守信、寧死不屈的英雄品格,為世人稱道,他叱吒風雲的壯烈人生,為後人激賞。京劇《鎖五龍》(又名《斬雄信》)、《賣馬》等都讚揚了這位民間英雄。現今山西省長治市西郊單雄信府第——二賢莊遺跡猶存,單雄信故事仍留存於民間記憶,為當地人們傳頌。
4、《隋唐演義》裏麵的單雄信:忠義兩全
《隋唐演義》作者是清代的褚人獲,自然成書於清代。關於單雄信的形象,褚人獲的觀點和明清主流觀點一樣:綠林豪傑,驍勇善戰,忠義兩全。前文說過,《隋唐演義》參照的就是《隋史遺文》裏麵的記載。而單雄信在這裏的形象,完全是正麵的,光輝的。他廣交豪傑,幹的是劫富濟貧的買賣。驍勇善戰,是隋唐第18條好漢,五虎上將第一名。俠義當頭,二賢莊赤發靈官單二爺義氣的名頭響當當。最後他力保洛陽,寧死不降唐,最終壯烈慘死。可謂隋唐忠義第一。這個版本的單雄信,是被普通大眾普遍接受的形象。也是最接近史實的單雄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