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並不知道她為什麼好好的突然又回到如此偏僻的地方來讀書了,不過依然還是非常高興,樂嗬嗬的對她說:“曉蘇,這在哪裏讀書都需要自身的努力,愛因斯坦不是說了,所謂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爺爺相信自己的孫女兒是個天才,因為她有的是汗水和靈感!”

那時,她聽了爺爺的話就忍不住好笑,爺爺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其實讀書不多,不過據說打仗很厲害,在朝鮮戰場上立下了不少的戰功呢。

在啊第和鄉親們的幫助下,兩層樓四間房很快就打掃得幹幹淨淨了,曉蘇說了自己想要給爺爺修繕墳墓的事情,啊第就說這兩天下雨,上山的路很滑,讓她不要著急,等過兩天雨晴了她們就來幫她一起去修繕。

夜晚,鄉親們離開了,她回到自己曾經居住過8年的房間,小時候在這裏住了五年,一歲來到爺爺身邊,六歲才離開。

房間裏的擺設依然和她六年前離開時一模一樣,那張簡單的竹子編造的書桌,還有靠牆邊的爺爺自己用手工鋸子幫她定做的書櫃和衣櫃,以及木方條窗戶上掛著的竹編窗簾。

書櫃裏整整齊齊擺放著她的高中三年的書和一些課外讀物,當然課外讀物很少,別說她這裏,就連學校都不多,另外還有一大堆的英語磁帶。

那個時候這裏高中的英語老師口語不好,發音不標準,和她在濱海時學的英語發音不一樣,於是媽媽就從濱海買了錄音機和磁帶給她寄過來,讓她跟著錄音機學口語。

拉開衣櫃,指尖慢慢的從這些略微有些發黃的書上一本一本的劃過去,高中的課本一本不差的都在這裏,還有很多她寫過的作業本,試卷,筆記本等。

最後,手指落在一本手工裝訂的竹簡上,這竹簡很沉很重一大堆,卻不是古時候留下來的,而是爺爺自己用毛筆抄寫的一本書。

爺爺是粗人,沒有讀多少書,不過卻在看了她從濱海帶回來金庸的《天龍八部》後迷上了裏麵的喬峰,遂生出要把金庸這部巨著《天龍八部》用竹簡的方式抄寫下來,理由是竹簡比紙張存放得更久。

曉蘇的手指從這些竹簡上一字一字的摸過去,《天龍八部》一百多萬字,爺爺整整抄寫了三年才抄寫完。

她上高中的那三年,每天晚上,她在房間裏看書寫作業聽英語什麼的,爺爺就在他房間裏抄寫《天龍八部》。

而她的房間和爺爺的房間中間隔著一堵牆,而牆壁上開了一扇門,那時候,那扇門總是不用關的,爺爺能聽見她讀英語的聲音,她也能聽見爺爺翻動竹簡的聲音。

曉蘇把書櫃門關上,然後拉開了書櫃下的抽屜,抽屜裏是厚厚的兩疊書信,那疊厚一點的是母親寫給她的,因為那時爺爺家裏還沒有安裝電話。

另外一疊薄一些的是鄭明珠寫給她的,在她高中的三年裏,鄭明珠寫了不下二十封信給她,當然主要是說她在高中時交到的一些新的朋友和快樂的高中生活,同時也寫一些苦惱和學習上遇到的瓶頸,另外也不停的安慰她鼓勵她在老家要好好的讀書學習,爭取考上大學,以後她們還能再見麵什麼的。

那個時候,鄭明珠的這些書信是給她的溫暖,讓她在孤獨落寞時還能感受到來自遠在濱海的朋友的關心;而今,再看著這一疊書信,恍然間卻覺得是莫大的諷刺。

她即刻把抽屜合上,轉過身來,走到旁邊的衣櫃邊,拉開衣櫃,把裏麵的的被子床褥什麼的都搬出來放到床上,再找了套高中時的睡衣出來。

因為下雨,窗外沒有月光,她躺在床上,腦海裏一直翻騰著和爺爺在這裏一起生活的那些日子,想到她走時爺爺的期盼,而今六年過去了,她再回來,卻沒有捧回承諾給爺爺的博士證書,心裏不免萬分愧疚,於是久久的無法入睡。

☆、驚鴻一般短暫,煙花一樣絢爛63

貢山的雨下了兩天,第三天放晴了。

這兩天曉蘇都是在啊第家吃的飯,因為她臨時回來,以前的鍋碗瓢盆都生鏽了,而且家裏什麼食材都沒有,她又隻在這裏住幾天就走,所以沒有必要去重新購置。

啊第家在距離縣城兩公裏的鄉下,是個和她年齡相當的女孩子,六年前她離開時,啊第也是18歲,而今她再回來,啊第已經是個兩個孩子的母親了。

啊第看著她不無感歎的說:“啊蘇,還是羨慕你啊,你看我們倆一般大小,你還是年輕漂亮的單身女孩,而我卻拖家帶口的了,大女兒五歲,二女兒三歲,現在肚子裏還懷著一個......哎,我都要成母豬了。”

曉蘇聽了她的話,又看著她那已經微微凸起的肚子,看了看她這個窮家,忍不住說了句:“啊第,既然日子過得這麼艱難,為什麼還要生孩子呢,兩個女兒不夠嗎?”

“啊蘇,你在我們這裏住了幾年,也知道我們這裏的規矩,誰家不想要個男孩子啊?”啊第搖搖頭苦笑了一下道:“我現在就祈求肚子裏這個是男孩子,如果還是女孩子,估計還要生呢。”

曉蘇聽了啊第的話不再說什麼了,獨龍族現在的人口總共才八千多人,為了壯大這個名族,每個家庭都是要生到男孩子的,而且因為是少數民族,她們也不搞計劃生育,所以生孩子到不用擔心孩子上戶罰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