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的是,有多少父母能夠聽到孩子內心渴望被理解的聲音?那些被父母輕慢和忽略掉的關於孩子的“小問題”,往往是關乎孩子成長的大問題!
10多年前的一件往事,至今讓我曆曆在目。一位高校的“係花”,才藝出眾,成績優秀,經常獲得一等獎學金。在20歲生日那天,她給媽媽打電話說:“媽媽,謝謝你給了我20年的生命!”媽媽欣然,這樣優秀的孩子生日時還知道感恩,是一件多麼值得自豪的事呀!
就在打完電話的幾個小時之後,這位女孩從學校6層的教室跳下去,當場身亡!父母驚愕,老師驚愕。為什麼會這樣?原來,多才多藝的女孩由於不善處理人際關係,在學校備受排擠。
我想,最後打給家裏的電話,一定是想要從父母那裏得到一些值得留戀或者肯定的東西,結果沒有得到,所以這個生命才會最後選擇了離開。
盡管生命的去留,最終在於生命本身,倘若周圍的人能夠給予她更多的關注,給予她更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許就可以減少悲劇的發生,甚至減免更多隱藏的悲劇!
這樣的事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在父母們的良苦用心下麵,孩子們也在用父母看不懂的種種表象行為(如撒謊、不愛學習、叛逆、離家出走、不溝通、不考慮他人感受、抗挫折性弱),掩蓋著內心的種種困惑和恐懼,辛苦而孤單地感知著生活!
中國的家庭中從來都不缺少愛,相信每位父母都在盡最大的能力去照顧孩子、避免孩子受到傷害,都在祝福孩子能夠獲得美滿的生活——盡管這些“美滿”很多時候都來自父母的定義而非孩子的需要;同樣相信,如果父母曾經給過孩子一些傷害,一定不是有意的,甚至某些表麵“有意傷害”之後還隱藏著一份的祝福和愛意。
學會如何示愛、如何兼顧愛的教養是為人父母者一定要學習的。僅僅有愛是不夠的,僅僅有教導也是不夠的,父母要學會在每一件小事中建造和諧有愛的引導。人人自危的家庭和社會怎麼可能培養出自信、自尊、助人又愛己的優秀孩子呢?
這就是我和大家分享本書的目的。讓父母們可以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戒掉愛中的傷痛,營造親密的家庭氛圍,更加有效地引導孩子正向成長。
祝願天下的父母一起努力成長!祝願每個家庭中少一些錯愛、多一些相互支持和恩愛!祝願每個孩子都有能力感受到家的溫暖,在個人成功的同時,感恩他們
的父母,感恩社會!
馬寧2010年4月於羊城
注:在《怎樣成為好父母》叢書中,《怎樣成為好父母1——戒掉愛中的傷害》簡稱為《戒掉愛中的傷害》,《怎樣成為好父母2——在愛中建立規則》簡稱為《在愛中建立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