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輕慢和忽略,造成了愛中的傷害。
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會是奴隸,應該是一批歡快的自由人!第一個作出這種預言的是瑞士鍾表匠塔·布克。1560年,他在遊曆埃及的金字塔時,作出了這個預言。
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宣布,通過對吉薩附近600處墓葬的發掘考證,金字塔是由當地具有自由身份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建造的,而非希羅多德在《曆史》中所記載的,由30萬奴隸所建造。
在400年前,為什麼一個鍾表匠一眼就看出,金字塔是自由人建造的呢?自埃及考古工作者證實了布克的判斷後,埃及國家博物館館長多瑪斯便對這位鍾表匠產生了興趣。他想知道這個人到底是憑什麼依據作出那種預言的。
為了搞清這個問題,他開始搜集布克的有關資料。最後,他發現布克是根據鍾表的製造體驗,預知那個結果的。
布克原是法國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對羅馬教廷的刻板教規,被捕入獄。由於他是一位鍾表大師,入獄後,被安排製作鍾表。在失去自由的監獄中,他發現,無論獄方采取什麼高壓手段,都不能使他們製作出日誤差低於0.1秒的鍾表。可是,入獄前的情形卻不是這樣。那時,他們在自己的作坊裏生產的鍾表,都能使誤差低於0.01秒。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別呢?起初,布克把原因歸結為製造的環境,後來,他們越獄逃往日內瓦,才發現真正影響鍾準確度的不是環境,而是製作鍾表時的心情。
對金字塔的建設者,他之所以得出自由人的結論,就是基於他對鍾表製作的認識。埃及國家博物館館長多瑪斯在塔·布克的史料中發現了這麼兩段話:
“一個鍾表匠在不滿和憤懣中,要想圓滿地完成製作鍾表的1 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對抗和憎恨中,要精確地磨銼出一塊鍾表所需要的254個零件,更是比登天還難。”
“金字塔這麼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麼精細,各個環節銜接得天衣無縫,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懷有虔誠之心的自由人。真難想象,一群有懈怠行為和對抗思想的人,能讓金字塔的巨石之間連一片刀片都插不進去。”
人的能力,唯有在心境平和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到最佳水平。當一個人心靈沉靜下來的時候,就開始擁有了無上的智慧。我們生活在和他人不斷的衝突中,無法每時每刻都擁有平靜的心靈,但至少可以在某些時候,擁有讓自己平靜下來的能力。而提供給我們能力並感受到平靜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
家,讓我們感覺安全,感覺被支持,感覺被愛。
因為被支持、被陪伴、被接納,我們才有機會成就自己、成為自己!父母是這樣,孩子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