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自己是個能夠承擔責任的人,在你這裏才知道,我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堅強,否則我不會焦慮。正是因為我不了解自己的焦慮,都以為是別人的問題,又更加導致別人不舒服,生活中我的確有點像你說的“好事做盡,壞人當夠”。

原來麵對這些問題時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反而讓我感覺到輕鬆,因為我更加清晰地知道什麼是“有效的協助”,它比我原來硬抗責任更有效。同時,在生活中我開始為自己爭取權利、又盡量不傷害他人,這讓我收獲了很多的快樂。

——廣州學員

在馬老師的課程裏,我學習到一種全新的溝通模式,和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有很大的不同。在馬老師的引導下,我不僅學習了相處和溝通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開始學會了“覺察”。

當我帶著這份覺察和新的溝通模式回到生活中,再麵對一些有可能引發衝突的事件時,家庭關係變得更加溫馨與和諧,不但孩子願意參考我的意見,連先生都願意把公司裏的一些事情說給我聽。和先生之間這種久違的交心,是在我十多年前熱戀時曾經有過的感覺。

——上海學員

馬老師,我從事營銷行業這麼多年,聽過大量的激勵和各種訓練課程,在這些課程中我不斷地尋找,隻是不知道自己在找什麼。沒想到尋找了這麼多年,在您這裏找到了——原來是我生命中的渴望和真實!

謝謝您!深深地感謝您!

——長沙學員

馬老師,你的課程讓我豁然開朗。以往我總是承攬很多來自客戶和員工身上的壓力,導致自己非常疲憊,最後放著大好的資源都不願意去接觸了。

從你這裏我學會了劃分彼此的責任疆界,我學著把不屬於自己的責任還給別人,一下子就感覺輕鬆了很多很多。課後我有了意願重新整頓過往的業務資源,一個月內我的客戶資源就大量活動起來,業績明顯增加,在團隊管理上也明顯輕鬆了很多!

——成都學員

上過很多次的心理課程和各種靈修課程,國際大師的課程也上了很多,哭過很多次了,防禦性也更加強了。因為我越學習就對心理的內在機製越敏感,越不斷覺察自己的傷害,就越抱怨他人。也因為我越是這樣,就越難接受別人給予我的不同建議。

朋友推薦來到你的課程上,本來是可來可不來的想法,沒想到唯獨在你的課程上,我才真正被引導學會了“接受”。

在你這裏,我發現班上所有的人都被你溫柔地嗬護,不管他們多麼不同,甚至多麼的“難纏”,你用我無以言表的包容和大家說的“慈悲心”,把我的抱怨也融化了。

更重要的是,你讓我看到父母給我的不同於我自己所理解的愛,我也看到了原生家庭的關係互動對我自己的婚姻關係帶來的影響。那一晚我在電話中和老公邊哭邊說了整整兩個小時,我開始真正和過往告別,開始真正麵對我自己的家庭、老公和孩子。

我還學會了為“接受”這個開始而“慶祝”!

——北京學員

全球華人界享有極高知名度的身心靈作家張德芬女士、膾炙人口的電視連續劇《家有兒女》總編劇李建宏女士、奧運著名建築水立方總設計師趙小鈞先生共同作序推薦!

由親子婚姻關係專家馬寧老師著寫的《怎樣成為好父母1——戒掉愛中的傷害》和《怎樣成為好父母2——在愛中建立規則》兩本書,內容以親子教育為主題,《戒掉愛中的傷害》以培養孩子自身個性的潛能發展為主題,《在愛中建立規則》以培養孩子的社會性角色的協調性能力為主題。

一個生命的自然角色和社會角色必須要達到平衡,二者缺一不可,才可能讓一個生命在長大後,在物質世界獲得成功的同時,在精神世界獲得豐盛收獲,這樣就必然造就他自然地分享和回饋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