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吉祥經》的幾種版本
一.巴利文《吉祥經》:Mavgalasuttam
pali
1.Evam me sutam–
ekam samayam bhagava savatthiyam viharati
jetavane anathapindikassa arame.
Atha kho abbatara devata
abhikkantaya rattiya abhikkantavanna
kevalakappam jetavanam obhasetva
yena bhagava tenupasavkami;
upasavkamitva bhagavantam abhivadetva ekamantam atthasi.
Ekamantam thita kho sa devata
bhagavantam gathaya ajjhabhasi
中譯
1.我是這樣地聽到的:
有一個時候,世尊住在舍衛城的
給孤獨園的祇陀林精舍。
那時,有某位天人,
在深夜時分,身發燦爛的光輝,
照遍了整個祇陀林。
他來到了世尊的地方,
靠近了和禮拜世尊之後
而站在一邊。
那位站在一邊的天人
以偈頌向世尊秉告說:
2.“Bahu deva manussa ca, mavgalani acintayum.
Akavkhamana sotthanam, bruhi mavgalamuttamam”.
2.“很多天眾與人們,
曾思惟於諸吉祥,
希求著(如何能獲得)吉祥的事,
請(世尊)教導最上吉祥的事。”
3.“Asevana ca balanam,
Panditanabca sevana;
Puja ca pujaneyyanam,
etam mavgalamuttamam.
3.“遠避愚癡的人,
親近有智慧(的聖賢)者;
尊敬值得尊敬的人,
這是最上吉祥的事。
4.“Patirupadesavaso ca,
pubbe ca katapubbata;
Attasammapanidhi ca,
etam mavgalamuttamam.
4.居住在適當的(仁厚的)處所,
在過去曾積善業,
(現在又)自修善德,
這是最上吉祥的事。
5.“Bahusaccabca sippabca,
vinayo ca susikkhito;
Subhasita ca ya vaca,
etam mavgalamuttamam.
5. 廣學多聞和善巧任何技藝,
精進地持守戒律(使自己有高雅品行)
說柔軟喜悅的話,
這是最上吉祥的事。
6.“Matapitu upatthanam,
puttadarassa savgaho;
Anakula ca kammanta,
etam mavgalamuttamam.
6.恭敬地侍奉父母,
好好照顧妻和兒,
從事正當和平的職業
這是最上吉祥的事。
7.“Danabca dhammacariya ca,
batakanabca savgaho;
Anavajjani kammani,
etam mavgalamuttamam.
7.實行布施和端正(如法)的行為,
濟助親屬們,
所作所為沒有可以受諸責難的,
這是最上吉祥的事。
8.“Arati virati papa,
majjapana ca samyamo;
Appamado ca dhammesu,
etam mavgalamuttamam.
8.能遠離不善、禁止罪惡的行為,
不要沾染致醉(及易上癮)的物品,
於諸正法不放逸(努力遵行正法)
這是最上吉祥的事。
9.“Garavo ca nivato ca,
santutthi ca katabbuta;
Kalena dhammassavanam,
etam mavgalamuttamam.
9.虔誠恭敬和謙遜,
知足和常懷感恩心,
隨時地聽聞正法,
這是最上吉祥的事。
10.“Khanti ca sovacassata,
samananabca dassanam;
Kalena dhammasakaccha,
etam mavgalamuttamam.
10.忍辱、和藹,
樂於親近(聖賢)沙門們,
隨時地參加正法的討論,
這是最上吉祥的事。
11.“Tapo ca brahmacariyabca,
ariyasaccana dassanam;
Nibbanasacchikiriya ca,
etam mavgalamuttamam.
11.行克己簡樸的生活和有清淨行,
得見四聖諦,
實證於涅槃,
這是最上吉祥的事。
12.“Phutthassa lokadhammehi,
cittam yassa na kampati;
Asokam virajam khemam,
etam mavgalamuttamam.
12.雖然接觸此世間法,
但他的心卻不為所動搖
無憂、無垢(無染)、安穩,
這是最上吉祥的事。
13.“Etadisani katvana,
sabbatthamaparajita;
Sabbattha sotthim gacchanti,
tam tesam mavgalamuttaman”ti.
13.已經做了如上這些(吉祥的事)之後,
(則因無恐怖而)隨處不會被征服,
(這樣,)隨處將獲得安樂幸福,
這就是能給他們的最上吉祥之事。
二.北傳《法句譬喻經?吉祥品》(《大正新修大正藏》第四冊)
晉世沙門法炬共法立譯
昔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為天人龍鬼轉三乘法輪。 時山南恒水岸邊有尼乾梵誌,先出耆舊博達多智,德向五通明識古今。所養門徒有五百人,教化指授,皆悉通達天文地理星宿人情,無不瞻察觀略內外,吉凶禍福豐儉出沒,皆包知之。
梵誌弟子先佛所行應當得道。欻自相將至水岸邊,屏坐論語自共相問,世間諸國人民所行,以何等事為世吉祥。徒等不了,往到師所為師作禮,叉手白言:弟子等學久所學已達,不聞諸國以何為吉祥。
尼乾告曰:善哉問也!閻浮利地有十六大國,八萬四千小國,諸國各有吉祥。或金或銀,水精琉璃明月神珠,象馬車輿玉女珊瑚,珂貝妓樂,鳳凰孔雀;或以日月星辰寶瓶四華,梵誌道士,此是諸國之所好喜吉祥瑞應。若當見是稱善無量,此是瑞應國之吉祥。
諸弟子曰:寧可更有殊特吉祥,於身有益終生天上。尼乾答曰:先師以來未有過此,書籍不載。諸弟子曰:近聞釋種出家為道,端坐六年降魔得佛,三達無礙,試共往問,所知博采何如大師。
師徒弟子五百餘人,經涉山路往到佛所,為佛作禮坐梵誌位,叉手長跪,白佛世尊曰:諸國吉祥所好如此,不審更有勝是者不。佛告梵誌:如卿所論,世間之事,順則吉祥反則凶禍,不能令人濟神度苦。如我所聞吉祥之法,行者得福永離三界,自致泥洹。
於是世尊而作頌曰:
佛尊過諸天 如來常現義 有梵誌道士 來問何吉祥
於是佛湣傷 為說真有要 已信樂正法 是為最吉祥
亦不從天人 希望求僥幸 亦不禱神祠 是為最吉祥
友賢擇善居 常先為福德 敕身承貞正 是為最吉祥
去惡從就善 避酒知自節 不淫於女色 是為最吉祥
多聞如戒行 法律精進學 修己無所爭 是為最吉祥
居孝事父母 治家養妻子 不為空乏行 是為最吉祥
不慢不自大 知足念反複 以時誦習經 是為最吉祥
所聞常欲忍 樂欲見沙門 每講輒聽受 是為最吉祥
持齋修梵行 常欲見賢明 依附明智者 是為最吉祥
已信有道德 正意向無疑 欲脫三惡道 是為最吉祥
等心行布施 奉諸得道者 亦敬諸天人 是為最吉祥
常欲離貪淫 愚癡嗔恚意 能習成道見 是為最吉祥
若以棄非務 能勤修道用 常事於可事 是為最吉祥
一切為天下 建立大慈意 修仁安眾生 是為最吉祥
智者居世間 常習吉祥行 自致成慧見 是為最吉祥
梵誌師徒聞佛說偈,欣然意解,甚大歡喜,前白佛言:甚妙世尊,世所希有,由來迷惑未及窺明,唯願世尊,矜湣濟度,願身自歸佛法三尊,得作沙門冀在下行。佛言:大善!善來比丘。即成沙門,內思安般,逮得應真,聽者無數皆得法眼。
三.南傳小誦經中的《吉祥經》(漢譯南傳大藏經第26冊)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其時,一甚美之神,深夜光輝全祇樹園而近至佛所。至已向佛問訊,立於一隅。彼神以如是之偈白佛言:多神與眾人,祈求最上福,思惟於吉祥,請佛示說最吉祥。
佛言:
遠離愚癡者 交往賢聖人 敬應尊敬者 此為最吉祥
住於適當所 過去積善業 己持正誓願 此為最吉祥
廣學長技藝 善學諸律儀 能語彼言辭 此為最吉祥
善能事父母 養護己妻子 安住於生業 此為最吉祥
淨行行布施 愛護諸親族 生業無非難 此為最吉祥
遠離諸惡趣 謹慎勿飲酒 於法無放逸 此為最吉祥
虔敬而自遜 滿足且知恩 隨時聞正法 此為最吉祥
謙恭有忍辱 詣會於沙門 隨時為法談 此為最吉祥
修道行梵行 審實見聖諦 實證於涅槃 此為最吉祥
雖依世間法 其心不動搖 安穩無憂垢 此為最吉祥
能為如此者 何處無不勝 到處皆多幸 此為最吉祥
四.南傳經集小品中的《大吉祥經》(漢譯南傳大藏經第27冊)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容姿美麗之天神,夜半過後,遍照祇樹園各隅。接近世尊之前,敬禮世尊,立於一方。天神以偈白世尊:“諸天諸人等,思念諸吉祥。仰望諸福報,語我最吉祥。”
佛言:
勿近諸愚者 親近諸賢者 供養應供者 是最上吉祥
住於適當所 積前世福德 自有正誓願 是最上吉祥
多聞與工巧 調伏與善學 多說諸善語 是最上吉祥
孝養父與母 妻子當攝受 正業無混濁 是最上吉祥
如法行布施 攝受諸親戚 諸行業無罪 是最上吉祥
不樂諸惡行 且自離飲酒 諸法不放逸 是最上吉祥
敬重與謙讓 滿足及感恩 時時聞妙法 是最上吉祥
忍辱與柔和 會見諸沙門 時時有法談 是最上吉祥
修苦與梵行 善觀四聖諦 涅槃之作證 是最上吉祥
觸諸世間法 其心不動搖 安穩離塵憂 是最上吉祥
如斯諸行已 一切處不敗 人人得福利 是最上吉祥
五.南傳《吉祥經》——法舫法師漢譯
此《吉祥經》出自巴利三藏中之小部阿含。[注一]
[譯者按:民國丙戌十月,禮佛聖跡,閱一月而歸,接星洲慈航兄函,謂中國佛學月刊將更名為人間佛教,囑為文章,憶大醒兄主編海潮音時,曾輯人間佛教專號,自此以後,斯名頗為佛學界所稱用之。本經所說,都十二頌,皆係明人間佛教。決無談玄說妙之語。此經傳誦南方諸國,定為僧伽早晚課誦之一。人間有吉慶事,則延僧誦此經,誦已解說。虛大師久倡人乘佛法,即是人間佛教,與此經意吻合,故譯出之,應慈航法師之請,譯文經徐梵澄先生潤色數處,特此誌謝。丙戌臘月法舫謹識於印度國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