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津液虧虛證候的女性使用。

天門冬膏

□ 益陰增白養顏

出處《惠直堂經驗方》。

材料天門冬250g。

製作方法天門冬滾開水泡去皮,曬幹,去心,搗如泥,入沙鍋內煮成稀糊,過濾,入蜜糖,和勻煮稠。開水或酒送服15~25g,每日3次。

Beauty 叮嚀:

天門冬是常用中藥,《本草綱目》雲:“煮食之,令人肌體滑澤白淨,除身上一切惡氣不潔之疾。” 具養陰潤肺之功,兼能滋補腎陰。具有防治陰虛內熱、五心煩悶、舌紅口幹、喘促咳嗽、幹咳痰中帶血、便秘、盜汗、咽喉腫痛等作用。該方是通過補益五髒,充養氣血來去除皮膚斑症和晦暗的。本方特別適用於皮膚無澤晦暗,伴有腑髒氣血津液虧虛的證候。

冬葵散

□ 令麵光白

出處《肘後方》。

材料冬葵子。

製作方法上藥為散。每服2g,每日3次,食後酒送下。

Beauty 叮嚀:

冬葵子利水, 滑腸, 下乳。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腫, 在於調理肝脾, 活血,化痰。本方適用於皮膚無澤晦暗,伴有血脈流通不利,氣滯、痰濕、血淤的證候,但脾虛腸滑者忌服,孕婦慎服。

萬安方

□ 補腎增白養顏

出處《禦藥院方》。

材料肉蓯蓉(酒浸)240g,幹山藥、五味子各125g,杜仲150g,牛膝(酒浸)、菟絲子(酒浸)、赤石脂、白茯苓(去皮)、澤瀉、熟幹地黃、山茱萸、巴戟(去心)各100g。

製作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為末,酒熬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空腹溫酒下。

Beauty 叮嚀: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具有補腎壯暘、填精益髓、益精血、潤腸通便、延緩衰老的功能,為滋補上品。《本草彙言》有“肉蓯蓉,養命門,滋腎氣,補精血之藥也……此乃平補之劑,溫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從容之名”的記載。肉蓯蓉抗衰老、延年益壽的功效僅次於人參,居第二位,素有“沙漠人參”之美譽。肉蓯蓉幹燥後的肉質莖的藥用價值很高,味甜,性溫,有補腎陰益精血、潤腸通便之功能。五味子、山茱萸均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的作用,有保護肝細胞、增強人體免疫力、抗氧化的作用。白茯苓(去皮)、澤瀉均屬祛濕藥,有安神健脾、美白養顏、潤肺生發的作用。菟絲子則為助陽藥,能補益腎陽,養肝明目。諸藥配合其治法在於補益五髒,充養氣血,從而美白駐顏,潤澤肌膚。特別適用於治療皮膚無澤晦暗,伴有腑髒氣血津液虧虛的證候。

內服美白經典驗方之膚色暗沉篇(3)

調中沉香湯

□ 調理肝脾,去黑增白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材料沉香60g,白豆蔻仁、木香各30g,麝香,炙甘草3g,生龍腦3g。

製作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為細末,入研藥和勻,每服2g,食後服,或入生薑1片,鹽少許亦可。

Beauty 叮嚀:

沉香、麝香芳香辛散,為古代美容方中常用的增香辟穢之品。麝香辛溫香竄,通行十二經,長於芳香辟穢,活血通絡,可“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本草綱目》)。麝香又有活血通絡之功,故尚可“去麵黔(麵上黑斑)”(摘自《名醫別錄》)。甘草味甘性平,健脾益氣,於方中有調和之性。諸藥配合更增去黑增白、美化容顏之效,其治法在於調理肝脾,活血,化痰,使皮膚光白潤澤。特別適用於皮膚無澤晦暗,伴有血脈流通不利,氣滯、痰濕、血淤的證候。